一是缺乏期貨認知,二是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
一些經濟學者和期貨業專家指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進一步發展主要有兩大障礙:一是缺乏期貨認知;二是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
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博士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博士認為,由于我國長
期搞計劃經濟,期貨市場還處于商品期貨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對期貨認知的缺失,成為束縛期貨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獻立說,期貨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帶來市場風險。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期貨風險的客觀性和必然性,甚至夸大風險、危言聳聽,是期貨認知缺失的重要表現之一。
期貨因為有風險才有魅力。美國期貨市場交易額相當于GDP的15倍多,我國則不到1/5。美國期貨市場同樣有風險,我國期貨市場歷史短、規模小、不成熟,出問題是正常現象。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田源比喻說,汽車的出現造成許多人死于車禍,是否要停止汽車生產呢?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有人愿意到期貨市場去投機、去冒險,而有人愿意利用期貨市場避險,經濟上的兩廂情愿,才使期貨市場成為規避風險的工具和風險管理的場所。
上海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胡政博士和深圳市金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宜生說,期貨市場雙方爭斗是永遠的、正常的現象和市場的進步,我們只要從中完善規則和強化監管就行。沒有多空雙方的較量,就不能發現價格,不能獲得產品的定價權。銅、天然橡膠和大豆、小麥等產品,如果沒有10年來期貨市場不斷的買賣競爭,還是計劃經濟的那種定價方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國,不要說我們的這些產業不能市場化,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將完全喪失定價權。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總經理康煥軍博士認為,美國CBOT在確立美國貿易中心地位方面起了決定作用,這是因為它有許多產品的全球定價權。近年,美國政府還在不斷地提出措施,擴展期貨市場的功能。因此,決策層面深入了解期貨規避市場風險和保護國家利益的作用與功能,對于排除期貨市場發展的認知障礙尤為緊迫和重要。
楊邁軍和田源等認為,我國積極、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另一個障礙,是政策、法律體系不完善。盡管期貨市場已初步形成了國務院頒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中國證監會的規章制度、交易所交易規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體系,但基本上還停留在5年前的治理整頓階段,至今還沒有一部相對完善的《期貨法》來確立期貨市場的法律地位和規范期貨市場的各種行為。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研究部劉濤介紹,《期貨法》早在1995年就開始草擬,但由于治理整頓期貨市場而暫停。盡早出臺《期貨法》,是期貨業的迫切要求。劉濤說,發達國家期貨法律法規及其監管體系值得我們借鑒。他們是靠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管理市場,政府監管著重于行業宏觀發展,保障市場公平、公正和公開,打擊大戶操縱,保護投資者利益,很少法制框架外的行政干預。他們通過立法、政府授權等方式,大力支持期貨業協會和交易所發揮自律職能,用法制化、市場化方式解決問題。
楊邁軍說,國外法律賦予監管機構很大權力,包括刑事偵查,以強化期貨市場操縱與反操縱的主動權。期貨業協會在那里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期貨市場監管的發展方向,是強化法制和行業自律,減少行政管理。某期貨經紀公司研究部經理和一個糧食流通企業的經理共同談到,期貨法律法規不合理、不完善帶來許多問題。
期貨業內人士還就我國期貨監管制度方面存在的障礙作了分析。國外控制期貨市場風險的有效做法之一,是建立嚴格的大戶報告制度和限倉制度,維護公平交易和廣大投資者利益。強化行業協會權力與轉移政府監管權限的矛盾、保障會員權利與現行交易所會員制的矛盾等,都需要通過市場化改革和選擇來解決。
經濟轉軌時期不完全市場化問題,也給期貨市場發展帶來種種限制。例如,外匯期貨上市交易的條件就不成熟,因為我們的外匯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要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在產權制度、價格和進口管理體系方面,我們也沒有完全市場化,例如糧食收購的政府保護價尚未全部放開。此外,投資者的誠信水準、社會信用環境也有待改善。
(上海證券報 傅興宇 葉國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