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雁
隨著國資委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大型國企重組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凈資產能否作為上
市公司國有股轉讓的“底線”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秘書長、并購專家王
巍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指出,在新一輪國企轉讓和并購中應樹立以市場規則為準的觀念,充分發揮民間的智慧,重新認識
“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王巍認為,企業的價值應由市場決定。但中國的市場是計劃市場,所以政府就要按照壟斷來確定價格,也即所謂
的“國有資產不能流失”,按照一個成本或者凈資產來確定它的售價。但由于技術進步、管理進步、市場需求、企業家的進步
等種種變動因素,導致有些資產已經不值錢了,如果政府靠盲目的行政手段來維護壟斷價格,企業的重組就不能按照市場價值
鏈進行,而是按政府的行政能力、控制能力進行,這樣重組的越多,越失敗。
王巍介紹說,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著大量的
“國有資產流失”現象,恰恰是由于體制僵化、固守某一具體的指標(比如凈資產)導致國有資產更加流失。他進一步認為,
在市場各種力量的博弈當中“國有資產流失”可以說是一個自然或必然的過程。實際上“國有資產流失”這個詞本身體現了一
種倫理評價標準,這是一個含混的,有歧視色彩的詞。而社會需要一個中立的觀念。從全社會的角度看,一個很好的資源從一
個無效的系統中轉換到一個有效的系統中,對整個社會可能是一件好事。國家、個人、股份制企業在經濟上都應該處于平等地
位,只有在市場上平等交易才能有公允價格的產生。
王巍認為,由于中國處于特殊的市場經濟形態之中,有秩序地推進國企重組,保住國家經濟命脈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現行體制和觀念的作用,產生出與市場化對抗的現象,其阻礙了交易的進行,使資源重新配置的時間無限
制地延長。但是外資已經按WTO的時間表進來,因此必須考慮在保住自己的前提下按市場化的方式加速調整。他預計,由于
央企的重組是一個漸變過程,大規模重組可能要等兩三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到來。現在國資委所做的工作是推動重組的公開化、
透明化,打開并購重組黑匣子,允許民營機構進入操作程序,要求社會監督,這是很重大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