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覺醒了嗎?2004年的中國將呈現出哪些更富新意的面貌?經過25年的改革之后,中國是否又處于另一個十字路口?阻礙中國前行的最重要的障礙是什么?我們該如何向世界表明,中國提供的機遇遠遠大于挑戰?
作為中國領先的商業媒體,《經濟觀察報》的觀察家年會,將邀請中國最頂尖的商業、學術領袖與高級政府官員,共同探討2004年中國的經濟走向,并作出某種或許過分大膽的
預測。我們期待,這種討論能夠增進世界乃至中國人自己對于中國的理解。”
12月20日--21日,本次年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新浪財經全程圖文專題直播本次會議。
以下是(專題論壇七:青年領袖論壇)信中利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汪潮涌
先生發表演講:
汪潮涌:苗總把自己的成長經歷用很輕松的語言跟大家描述過,他是不是之前講過很多次,所以才說這么順。我剛剛試圖回憶我的人生,感覺好象比較零亂一些,目的性和志向沒有那么堅定。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我一歲的時候就隨父母到湖北老家大別山去插隊,甚至被我的父母親送人了,我在當地的農民家里長大。1歲到13歲的時候,我最大的理想是當農村的赤腳醫生,因為我的養父是一個在當地非常有名的赤腳醫生,而且他會武功,會骨科,還會自己種草藥、采草藥和煎草藥。我覺得當醫生特別好,尤其是那些村民胳臂斷了、腿折了,你能用自己的醫術數他們恢復勞動能力,很奇妙的感覺,這就是我當時的志向。
到了13歲的時候,中國開始高考了,我的哥哥姐姐們都考上大學了,我就開始考慮將來也當大學生。而且當時考大學是我唯一跳出山村的唯一的機會。父母把我送給當地農民的時候,我的養父母怕我將來走了,把我的湖口遷到農村去了,就要跳龍門,要高考,我們那里高考命中率是很高的,經過兩年的復習,就以不錯的成績考出來了,15歲進了華中理工大學,我就給自己確定了一個志向,80年的時候,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的書,像江梓榮《喬廠長上任記》,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對我們年輕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對我最大影響的是一篇報告文學,寶鋼決策不慎,使得寶鋼多花了幾十億國家的資金。比如說選址很不好,泥土沖積平原,為了建一個基地,給地底下打了幾十萬的鋼管,那個地方沒有深水港,寶鋼的鐵礦石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從寧波一個小船運到寶鋼那個小的碼頭,又增加了很多的成本。當時我就在思索,那時候,80年、81年的大學生,都想當科學家,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為科學家,發明創造價值是有限的嘛,可是作為一個廠長、經理,有很大的決策權,而且稍微不慎,就把國家幾十億的資金浪費掉了,是多少科學家和工程師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創造的價值。所以這樣就學習了管理專業。學完了本科,覺得不夠,就考了清華上研究生,成為清華經管學院建院之后的第一屆研究生。這時候給自己確立了不同的目標了,開始對金融感興趣了,科學技術、法律、外語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就選擇了出國,因為在清華學不到金融,全中國也沒有幾個開金融課的老師。去了以后才知道,目標又要進行調整,華爾街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學金融的夢寐以求的地方,所以后來就去了華爾街,一干就是12年。前六年就想好好地做一個金融的專業人員,把金融的知識和產品學到手。后六年,就覺得要把自己的經驗、知識、技能和中國的發展結合起來,而且要為進入中國的企業、中國的市場做一個橋梁,而且還要做一個稱職的管理者,因為那時候我已經是副總裁,首席代表諸如此類的角色,當時年紀還不大,當副總裁首席代表的時候,剛剛30歲,今年再過一個月就39了。四年前,我從摩根斯坦利辭職以后,我的目標是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能夠創造很大財富的投資人。過去將近五年的時間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目前實現了一部分,這就是我人生的一個不斷的在調整和確定新目標的一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