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榜首!”中國人壽保險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在香港如期上市后,《華爾街日報》這樣恭喜這次發行的主承銷商之一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簡稱CSFB)。今年全球IPO之最、總集資逾230億港元的中國人壽IPO項目將CSFB首次帶上了亞洲(不含日本)IPO排名榜榜首的位置。
就在這個月,長城汽車、中國人壽的海外上市受到熱烈追捧:長城汽車凍結資金1300
億港幣,公開發售部分獲680倍超額認購;在香港與美國同步發行的中國人壽公開發售部分168倍超額認購。而緊接著福建紫金礦業、中國平安包括國航也都欲踏上海外招股之旅,這些質地優良,或者說在中國行業內堪稱一霸的企業海外上市潮,給在全球股市低迷下頗有些殘喘的投行,帶來了展露笑容的機會。而在這些中國的超級大盤股以及那些更多還在沉睡中的中國企業資源背后,是歐美、港資、中資投行們的刀光劍影。中國漸成投行熱土
受世界經濟低迷、企業經營活動放緩的影響,國際投行在全球范圍內的股票承銷和并購業務驟減。面對急劇下降的收入,兩年來各大投行裁員約10萬人。2002年,全球并購規模下降至自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股票承銷量較上年下降17%,債券發行量則減少了13%。
然而中國市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去年大型國有企業的海外上市就有“中銀香港”和“中國電信”,今年的中國人壽更是拿下全球IPO規模第一。上市之外的跨國并購交易也正呈風起云涌之勢,引人矚目的“日產汽車”斥資10.3億美元收購“東風汽車”股份、“安海斯-布希”投資1.82億美元增持其在“青島啤酒”的股權等。
雖然目前中國的購并市場仍相對較小,但交易規模已呈明顯增大之勢,交易數量也在迅速增加。據《湯姆森財務》統計,2002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交易總額已從上年的8.85億美元猛增至25億美元;與此同時,海外公司在中國進行的收購交易金額也從51億美元激增至159億美元,而中國企業間的并購交易額從127億美元上升至253億美元。
業內人士很肯定地告訴記者,如果說在產業經濟領域,中國市場只是占了跨國公司利潤增長的主要部分,那么在投行業務領域,甚至可以說,中國市場是正在蘇醒的金礦,是今后全球投行業務的最大蛋糕。投行寡頭領跑
在大中華市場投行業務的爭奪戰中,以“摩根”、高盛集團和美林證券為代表的美資投行繼續處于領跑的位置,而歐洲金融機構正通過發揮全能銀行的綜合優勢,把中國業務的拓展重心放在資產管理和證券交易等領域,并在組建合資券商及基金公司的談判中搶在了美資機構的前面。
作為出生于中國內地的“外資”投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銀國際控股公司被期望能夠承擔起與歐美大行抗衡的歷史使命。而較之“中金”、“中銀國際”這些某種意義上的本地寡頭,“國泰君安”、“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和“南方證券”這些本土券商在政府資源和海外市場網絡稍遜一籌的情況下,主要業務與收入只可能來源于中國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發行及并購等業務。
一位國內證券公司高層無奈地對記者說,既有格局無非是超級大投行,海外的與中金中銀分別占據了最主要市場份額的海外與內地部分,在此之外是畸型發展的本土其他中小投行———國內券商,它們既不能培育市場,也無力與寡頭爭食,結果只能在傭金戰上做文章。
對于國內券商來說,它們以這種中小投行的身份很難做大。如果它們肯于從財務和管理顧問做起,認真培育市場,還有可能成就未來的希望。當然另外一個選擇就是與外資合股,就像銀行業現在正在經歷著的變化一樣,可能是外資方便進入的一個路徑,也是這些中小投行發展自己未來的一個方向。港資投行悄然上位
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力量正崛起,港資的投資公司正紛紛在此時進入內地,在滬深京等地建立辦事處機構甚至分公司,它們有可能成為另外一支變數很大的力量,改變投行寡頭把持的國內投行市場。
“投行的市場格局正在改變,中資、港資的投行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香港京華山一企業融資公司投行部主管溫天絡很有自信地對記者說。在過去5年內,京華山一保薦了逾40間企業在香港及亞太地區上市,融資額逾70億港元,成為香港最活躍的保薦人。而其投行部也在去年被FinanceAsia雜志評為2002年最佳亞洲區(集資額在5億港元以下類別)IPO投資銀行。
而最近,一向定位于做科技股的京華山一開始了悄然轉型的過程。參與承銷了包括中國人壽保險、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銀行、渣打銀行等在內的一些超級大盤股的IPO。溫天絡跟記者解釋,“說實話,做大盤股顯然是更有經濟效應的。”而在直接利潤的背后,參與超級大盤股的發行給公司帶來的聲譽上的收獲更是溫天絡所不可否認的。
雖然在中國人壽的IPO上,京華山一已經能夠參與承銷,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之旅中,那幾家幾乎有著多年歷史的投行寡頭,還是牢牢占據著主承銷,或者是全部海外配售工作的位置。政府資源不可忽視
“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所在。我們顯然要比歐美投行更快更靈活。”溫天絡對未來很有把握。溫天絡頻繁出席于內地的各種推介會、研討會,他認為中資、港資投行對內地市場的熟悉是歐美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所在。
而在深入內地市場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的各種資源是令溫天絡深有成就感的方面。而在相當多大規模國企有意改制上市的過程中,與國企的大股東政府的關系是投行們需要努力的。一直在收購不良資產方面表現積極的摩根士丹利亞洲的董事總經理竺稼就說過,收購的目的不只在于盈利,更在于借助不良債權處理,接觸并了解中國地方政府、司法系統和社會體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將成為寶貴的經驗。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由于曾經和臺灣政府高級官員舉行會議,中國在2001年8月取消了其為電信公司中國聯通價值56.5億美元IPO的發行工作以及禁止其進一步參與中國的承銷業務。兩年后,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才得以與中國政府重修舊好,拿到中國人壽IPO的項目。
溫天絡說,隨著中國官員的逐步年輕化,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也表現出相當的進取心,因此與投行方面的溝通都是非常雙向的。他默認中外投行寡頭在政府資源方面的優勢,但他認為,向中國人壽這樣的超級大單一年就出現一兩次,在融資額5億-10億美元的市場上,目前的中型投行依靠于地方政府的資源,還是很有市場空間的。本報記者岳毅樺(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