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先是外資金融機構紛紛參股商業銀行,現在外資又盯上了農村信用社。上海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社(簡稱上海農信社)可能改制為地方性商業銀行,而澳新銀行有望作為第一家入股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外資機構成為其股東。
記者昨日從上海農信社獲悉,該社與澳大利亞澳新銀行洽談的有關引進澳新銀行風險管理和人才培訓的事項進展順利,并且上海農信社通過改制有望成為上海第三家地方性商業銀
行,而澳新銀行極可能成為這家新銀行的第一家外資股東。
網點優勢令外資動心
澳新銀行看中上海農信社,首先在于農信社遍布上海的營業網點。目前,上海除黃浦、盧灣等中心城區以外的區、縣、鄉鎮散布著330家農信社營業所,網點數在上海金融機構中僅次于工行和農行。
其次,從存貸業務方面來說,上海農信社的規模也是小型的商業銀行所無法相比的。根據銀監會上海監管局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農信社的存款余額達823億元。這個規模基本與浦發銀行上海總部水平相當。
從資產質量上來看,上海農信社優勢更加明顯。截至11月底,上海農信社的不良貸款比例為9%,大大低于全國農信社29.57%的占比,也低于國有商業銀行百分之二十幾的平均比例。
正是這些綜合優勢,令一些大型的跨國金融機構頻頻向上海農信社發出合作邀約。除澳新銀行這個比較成熟的合作者之外,此前美國信合保險等也曾多次與其接觸。
改制解決資本金問題
但是正如上海農信社有關人士所說的,農信社的發展受到一些先天條件的制約。首先是缺牌子、缺知名度。缺少銀行這塊金字招牌,使農信社錯失許多進一步向中心城區發展業務的機會,在人才引進方面也不如銀行那么有吸引力。
缺乏資本金補充機制也是農信社的要穴之一。據銀監會上海監管局有關人士介紹,農信社普遍存在資本、資產配比嚴重失調的問題。就拿上海農信社來說,存款規模已經達到800多億元,貸款余額達400多億元,而注冊資本僅2000萬元。農村信用社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金融機構之一,是五十年代初合作化運動的產物。由于這種先天條件,農信社的出資者僅限于員工和一些信譽較好的企業客戶,缺少在風險管理、產品開發能力強和規模較大的戰略合作伙伴。改制是改變這一切的必然選擇。
由銀監會確定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第一批改制試點共8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市,并不包括上海。到目前為止,僅常熟、張家港、寧波等縣市級農信社改制為合作銀行,省級農信社改制方案尚不明朗。如果上海農信社改制方案獲得批準,這就開了我國省級農信社改制為城市商業銀行的先河。
難點在清產核資進度
據海外媒體報道,澳新銀行負責戰略開發的董事總經理霍金斯表示,希望最快在明年12月獲得上海農信社不少于5%的股份,并希望在獲取股份方面多多益善。根據本月初銀監會宣布的五項銀行業開放措施,單個外資機構入股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由原來的15%提高到20%。根據此規定,澳新銀行的入股比例最高可達到20%。
盡管記者未就上述事項得到上海農信社有關人士的證實,但該社承認與澳新銀行的合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明年初將有一批員工赴澳培訓,并可能引進澳新銀行的一些金融產品。有關人士還透露,上海農信社改制方案已上報銀監會,而且報了好幾套方案備選,其中就包括吸收澳新銀行為外資股東的方案。據稱,有關監管部門已表示,將給予澳新銀行入股的機會。一旦參股事宜正式敲定,澳新將成為銀監會宣布銀行業五項開放措施后第一家入股國內金融機構的外資銀行。
據銀行界資深人士分析,澳新參股上海農信社最大的問題不在政策面,而主要取決于該社清產核資的進度。上海農信社實行三級法人體制,市聯社下有14家區聯社,全市農信社共217家,分社316家。由于原先管理松散,要徹查家產不是件容易的事。資料
外資參股商業銀行情況2001年,匯豐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分別持有上海銀行8%、7%、3%的股權;
2002年,國際金融公司持有南京市商業銀行15%的股權;國際金融公司、加拿大豐業銀行均持有西安市商業銀行12.40%的股權;
2003年,花旗銀行收購浦發銀行4.62%的股權;國際金融公司收購民生銀行1.60%的股權
作者:記者 朱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