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內地最大的民營汽車企業————長城汽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只民營汽車股票。長城汽車上市的第一天,在每股13.3港元的定價基礎上,開盤股價一路飆升,交易開報22元,收盤17.05元。當日交易額達到14.67億港元,位居成交榜首。
民企境外(注:指關境之外,下同)上市已經不是新鮮話題,目前,民企境外上市的
目的地主要以香港、新加坡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為主,這其中,又以香港為首選,香港已成為民企境外上市的主渠道,去年在香港上市集資的公司有117家,其中44家為內地民營企業。今年民企境外上市的熱情未減,據統計,目前正等候在港上市的企業中,內地企業至少占20%以上,而內地民企也將成為上市的新生力量,今年新加坡新上市16家外國公司中,有12家來自中國。
為何這么多民營企業不遠千里地跑到境外上市呢?
企業發展的需要
錢是企業的命根,“缺錢”是許多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資本的匱乏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企業為了獲得足夠的資本,可以通過銀行間接融資,也可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許多企業選擇了上市,但并非每家有上市意向的公司都能如愿以償,目前排隊等候上市的公司已超過2000家,而我國資本市場每年的增量大概只有100多家,如此等下去,恐怕很多公司會“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了快速獲得資金,很多企業看中了境外上市的快速以及日后融資的便利,選擇了境外融資。
很多企業上市不單純為了融資,而是想通過境外上市擴大企業知名度和打出企業品牌,以利于擴展境外業務。如專門生產兒童用品的好孩子集團之所以選擇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是因為其產品的主要市場在美國,香港上市有利于產品在境外市場的地位提升;另一方面是該公司雄心勃勃地想發展為國際性的公司。
另外,民營企業創立之初都是家族式管理,存在著產權結構不明晰、管理不科學等問題,一旦企業規模擴大,則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現代企業制度,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為企業建立國際化、市場化的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契機和動力。
一冷一熱兩重天
民營企業之所以選擇境外上市,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從市場形勢來看,內地市場低迷的現狀使投資者和企業失去信心,市場一年內已經跌去千點,進入市場的資金也逐漸減少,企業對在內地資本市場融資的信心不足,寧愿舍近求遠到境外去上市。
盡管有的企業對內地市場信心不足,但等候上市的企業依然排成長隊,超過2000家企業等著上市,按一年100家的速度計算,有的企業至少要等上20年。即使不算上等待的時間,在內地企業要上市得花3年時間,而在香港只要8到12個月,最快的甚至6個月就可以完成。上市速度慢成了民企不愿在內地上市的主要因素,其次,再融資困難也是民企所顧慮的。內地市場規定再融資必須通過證監會審批,而境外再融資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進行。
就在內地市場障礙重重之際,境外市場卻向民營企業頻頻暗送秋波,全球幾大證券交易所輪番到中國推介,就是為了爭奪民營企業這塊“肥肉”。上個月,香港聯交所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沈聯濤曾公開呼吁向內地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放H股市場;新加坡證交所稱其上市公司中有35%來自傳統制造業,十分適合中國企業;而倫敦證交所主要領導人則表示:中國是倫敦證交所擴展國際市場的重點。
肥水流入還是流出
就在民企境外上市熱情高漲之時,有媒體給這股熱浪潑了一盆冷水,聲稱“民企境外上市潮的背后是大量優秀的企業資源在流失,對于正在成長中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種說法很讓人納悶,民企境外上市能拿到外國人的錢,發展內地的企業,增加稅收,創造就業,還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諸多好處數不勝數,這于國于“民”都是好事,明明是肥水流入自家田,怎么說成肥水流入外人田了呢?
當記者就此事采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淮博士時,他表示:上市不是賣存量資產,而是增資擴容,有了錢企業才有發展,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企業境外上市有助于產權市場化,不能說是企業資源外流。
不可否認,到境外上市的公司要經過境外市場的重重檢驗,都是內地比較優秀的企業,但優秀企業到境外上市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內地企業通過境外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優化了資本結構,獲得了加快發展的動力;初步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接受嚴格規范的外部審計,公司透明度和規范運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時還能擴大企業知名度、樹立國際企業形象。過去10年,內地企業在港融資額超過7530億港元,占香港市場總融資額的51%。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曾公開表示:支持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尤其是到香港上市。優秀民企香港上市除了促進民企自身發展,也使香港市場上市公司的結構發生變化,增強了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利于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現代資本市場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民企走進國際市場,實現國際化和現代化既是發展的需要,也是未來的趨勢。民企境外上市,不失為民營企業發展和壯大的一條捷徑。文/本報記者 賈 偉 實習生 吳翠芳作者:賈偉 吳翠芳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