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發行復活懸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16日 11:2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符定偉 海口報道 橫跨兩個世紀,沉寂了5年多之后,海南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海發行”)這艘擱淺的船開始被人修補。 12月11日,有來自權威渠道的消息稱,一項“修補”海發行的計劃正在秘密操作,其中的主要力量來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海改院”)。 “如果成功了,這絕對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件大事。”海改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說。但是,對于細節他只字不提。而據參加此次海發行救助行動的一名人士透露,一份讓海發行復活的報告,已送至央行一位高層手中。 怪胎海發行 與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一樣,在海南省海口市,也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海南金融一條街”。但跟前兩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坐落在這條街———濱海大道———12號的海發行總部,如今已經滿臉滄桑,門口兩座舉著各種錢幣符號的銅像斑駁而落寞,一如今天人們提到海發行名字時的神情。 作為建國后第一家被關閉的銀行,海發行的故事曲折但充滿邏輯。 1995年8月18日,在喜慶的日子中成立的海發行,被定位為“更高層次的融資渠道”。然而,它面對的卻是一個不樂觀的金融市場:1990年代初期由房地產泡沫拉動的海南金融市場,開始出現了信用危機。 非但如此,就海發行自身而言,一句簡單的“更高層次”定位并不能掩蓋其出身的不“純凈”———海發行是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這5家信托機構中除富南信托外,其余4家都是沒有獲得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的機構。 更難處理的是,在1993年以前海南房地產市場大熱之時,這些信托機構的大量高成本資金被積壓在房地產上。資產不能動,財務狀況惡化,債務壓力極大,資產負債比例畸形———這家注冊資本金只有16.77億元,實收資本金10.7億元的銀行,一出生就背負了44億元債務。 海南金融界的一位資深人士,至今還用“怪胎”一詞來形容海發行的誕生。 不過,在當時普遍采用高息攬存“偏招”———1996年,海發行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達22%———的大背景下,海發行獲得了暫時的輝煌:截至1996年底,成立僅一年多的海發行全行資本營運規模便達到86億元,比開業前增長94.3%,幾乎翻了一倍;各項存款比開業前增長152%,貸款比開業前增長97.8%;償還了59%的歷史債務,全年實際利潤1.25億元。到1997年底,海發行的資金規模發展到106億元。 也就在這一年,由城市信用社引發的金融問題開始出現。1997年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陳琪作案潛逃。這一事件引發了該社儲戶的恐慌心理,并出現集中提款現象。之后,支付危機波及全省十幾家城市信用社。海南省的金融問題第一次大規模顯現。 據當時的公開資料,截至1997年6月30日,分布在海南省14個市縣的34家城市信用社的負債總計141.53億元,而它們的資產總計不過137億元,已經資不抵債。 是年8月,當時的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作出城市信用社的處理決定:保留一家,關閉5家,其余28家并入海發行。 這一決定被業界認為是海發行走上不歸路的導火索。1998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陸續給海發行提供了40億元的再貸款后,決定不再給予資金支持。而此時海發行單靠自身已無法滿足它的債務清償能力。 1998年6月21日,國務院、央行決定關閉海發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進行托管。此時,離海發行的成立時間尚不足3年———其生倉促,其死匆匆。 復活方案進行時 但是,在海發行倒下時,海南一直希望有一天它能死而復生,就像海南滿大街上充斥著房地產高潮再現的幻想一樣。 經歷了兩年緘默期后,關于恢復海發行營業的聲音慢慢大了起來。2000年7月,海改院完成了《以產業開放拉動產業升級,實現海南經濟待續快速增長》的調研報告。在這份給海南省委省政府決策層遞交的報告中,海改院建議重建海南地方金融體系:采取積極措施,請求中央給予救助,盡快結束海發行的行政關閉狀態,恢復業務運營。 當時的背景是,在經歷了房地產泡沫及金融危機后,進入海南的資金已寥寥無幾,資金缺口大成為制約海南實施產業開放戰略、加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海改院初步測算認為,要實現海南預期的發展目標,2000年至2015年,海南共需9000億元的資金投入;如果50%由海南省內自籌,第一個五年每年需籌資125億元,第二個五年每年需籌250億元,第三個五年每年需籌500億元。 資金從何而來?“沒有自己的金融機構,海南的發展很難加快。”這是當時海南省上下的共識。金融平臺的問題再次被提了出來。 但是,海改院的建議沒有得到回應。一位了解內情的官員說,這一方面是因為海發行的關閉是中央高層的決定;另一方面,海南省內部也意見不一,“問題很敏感”。 時間很快到了2002年底,履歷里與金融頗多關聯的王岐山調任海南省省委書記,救助海發行的熱情在海南再次高漲。據海南省委官員透露,海發行的問題曾一度進入新書記的視野。但幾個月后,“救火隊員”王岐山被調至北京對付非典疫情。 直至今年7月,事情才又開始有了轉機。有海南學者在與央行一位高層多次溝通后,開始了復活海發行的具體調研。據參與調研的專家介紹,該高層對恢復海發行運營表示了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在海發行的百余億債務中,最大的債權人正是人民銀行。 在今年11月結束的海南省委四屆四次全會上,中共海南省委形成了《關于海南經濟特區體制創新的若干意見》,其中有關金融企業改革的表述是:通過重組、改制,盤活地方金融資產。這個表述被嗅覺敏銳的金融人士聽出了弦外之音———海發行可能有救了。 但迄今為止,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還沒上報正式的報告。據知情人士稱,人民銀行的思路可能與海改院有些出入。一位了解情況的專家說,如此重大的事,在海南省的層面上是解決不了的,需要中央高層拍板。“海發行能不能活過來,還很難說。” 清理歷史債務 多方協調僅僅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更難言輕松的問題還在于海發行的債務———這是一個沉甸甸的包袱。 1998年6月30日,托管海發行的工商銀行開始兌付海發行境內居民儲蓄存款。與此事同時進行的,是海發行資產狀況的清理和審核,當時從全國各地抽調了40人組成清算組,進駐海發行清理債權、債務。 根據工商銀行的通告,對10萬元以下的境內外居民儲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經核實后即辦理支付手續。通告出來后,處理相關事項的兩個地方人山人海,一個是位于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的關閉海發行清算小組辦公室,另一個是位于海口市富南大廈二層的關閉海發行托管小組所在地。 今年12月初,記者來到這兩個曾令無數人關注的地方的時候,此地已是門庭冷落。來自關閉海發行清算小組辦公室的消息說,居民儲蓄存款的清償工作已基本完成,大約支付了40億元。 剩下的是機構債務了。這些機構存款大部分是同業拆借,以及省直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省社會保障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集資買房款。 機構債務的清償工作始于2002年初。之前的3年多時間里,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及關閉海發行清算組發布了三次公告,要求債權人攜帶相關文件進行債權登記。 2002年3月1日和11日,清算小組發布公告,要求所有已登記的機構債權人在7月31日之前,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到海發行領取確認書。但詳細方案沒有公布。有了解情況的人員說,機構債務的清償至今還沒多大動靜。 關于機構債務的數額,外界知之甚少。以1997年底海發行的數字推算,以資產總額106億元減去個人儲蓄存款額40億元,再加上后來吸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142億元負債,機構債務應在100億元以上。但一位長期關注海發行的知情人認為,“沒有那么多,也就幾十個億。” 這些機構債務正是復活海發行的一個支點。上述知情人說,要讓海發行活過來,這幾十個億是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之一。之前曾傳出機構債務將打折償付,最低可能是二折。 另一個問題是人民銀行的100億元償付資金。當時為解決海發行的債務問題,人民銀行先后投入了100億元,這包括在1998年3月之前發放的40億再貸款。 一些分析者提出了債轉股的解決途徑。支持這一手段的理由是,如果海發行破產,機構債權人和人民銀行的錢都將收不回來;但這個方案同樣面臨復雜而棘手的問題:機構債權人人數多且分散。 有知情人士估計,海發行活過來需要的錢大約為100億元。這些資金的來源有多種可能:或者引入外資,或者沖銷人民銀行的賬。 12月11日下午,積極推動海發行復活的幾名人士再一次碰頭討論,對海發行的前景,他們持謹慎樂觀態度。 但是,不同的聲音同樣存在。質疑者的焦點集中在有沒有必要救活海發行,因為一則海發行的信譽不再,再則如果一定要建海南省自己的融資平臺,新設一家也比舊的好。 海發行活過來,還是徹底死去,這還是個未解的懸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