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東北的一位主要領導不久前和“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赴遼代表團”開了一個座談會,他原本打算借機向“企業領袖們”展示一下遼寧的無限商機的,不料,“在近4小時的時間里,”“領袖們”“并沒有給這位地方大員多少情面,以往的苦水、批評意見和建議一涌而來。”其中北京物美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中更是一語中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
鍵是把大的環境理順理好,還要提供一個好的法制環境。”(見12月8日《中國青年報》)
東北近段時間的發生的一些事情表明企業“領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比如上個月,沈陽敲定了“建設沈陽區域金融中心的實施方案”,提出從現在起到2010年,用7年的時間,把沈陽建設成中國東北的“曼哈頓”。這個設想給人的感覺是“振興東北”還是“政府的主場,不是市場的主場”。因為多少了解一點經濟史的人都知道,曼哈頓“生長”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的時間,其成功主要得益于它有一個能夠長期促進和保障資本累積的制度環境,而并不在于它有“世貿中心”那樣的高樓大廈。動輒“打造”這個,“打造”那個,實際上是計劃經濟的思維定勢,而東北能否振興的關鍵,卻恰恰在于能否擯棄這種思維定勢,順利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至于法制環境的不盡人意,“海城豆奶事件”可以說是一個標本。實事求是地說,這一事件之所以影響惡劣而且巨大,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當地政府在事發后的刻意隱瞞以及千方百計封鎖新聞的行為。其實,有關方面如果要樹立新形象,完全可以像中央處理SARS危機那樣,以對事件的處理為契機,在官員“問責”和信息公開方面大大地向前邁進一步,然而據央視“今日說法”報道,“豆奶事件”后雖然有鞍山市副市長、海城市副市長等官員受到“記大過”之類的處分,但鞍山市有關部門居然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向外界透露或證實相關處理決定。在建設法治社會和提高政治透明度成為時代潮流的今天,這一借口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無疑會令外界對東北是不是真的有“振興”的決心和能力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目前談到跨越式發展時,人們一般都會提到后發優勢,即落后的地區不必一切從頭開始,它可以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并利用它們的資金技術,使經濟快速啟動;但也有人提出要警惕后發劣勢,后發劣勢又被稱為“對后起者的詛咒”。為什么說是“詛咒”呢?就是說落后地區由于模仿的空間很大,所以可以在沒有好的制度的條件下,通過對發達地區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發達地區必須在一定制度條件下才能取得的成就。但這樣一來,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取得非常好的發展,但是會給長期的發展留下許多隱患,甚至最終失敗。
東北會不會避免陷入“后發劣勢”的泥沼?看來還要繼續觀察。東北的那位領導意在招商,結果卻招來“炮轟”,聽到不少在其他場合聽不到的苦口良言,倘若能夠因此頓悟到市場經濟的真諦,在振興東北的過程中切實把政府的工作重點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上來,同時努力“打造”一個規范、透明的法律制度環境,以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則以東北的工業基礎和豐厚資源,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快速振興,后發先至,也是完全可能的。果能如此,那么這場“炮轟”應該算是意外之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