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
訪談背景:
進入2003,我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8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如今,中小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已占到全國的60%,中小企業正逐漸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支柱。然而,企業規模小、資金渠道少、人才配置難,中小企業面臨成長煩惱。如何突破瓶頸,怎樣尋求發展,中小企業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正文:
訪談(主持人:呂曉巖):
主攻利益優勢市場
2003年,中國政府將出臺系列法律法規,從金融支持、稅收減免等方面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無疑,這對于正與國際資本全面遭遇的中國中小企業來說是一次重要助推,但與此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命題,即如何在擁有良好外部助推力的同時,盡快提升自身競爭力,尋求突破之道。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這位精神矍爍的老人十幾年前就開始在臺灣助推中小企業轉型,至今已經為4000多個廠家培訓人才五十萬人次,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走向,石滋宜見解獨到。
主持人:我知道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您一直是致力于輔導臺灣的中小企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那個時候的臺灣的中小企業和現在的中小企業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石滋宜:相似的地方很多,因為吳敬璉博士,他也到這個各地去調查、幫助這一些中小企業,他發現就是現階段許多的中小企業發展得就像80年代我所談的臺灣的中小企業非常相似。
主持人:那您認為中小企業在轉型的過程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
石滋宜:有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老板的觀念問題,他們最初不認為他們需要做任何的改變,但到了某一個階段,成長到了某一個階段,他們需要更發展他們的企業,就是遇到了企業的瓶頸,也就是說成長到了某一個階段不成長了,他需要改變思維,改變想法,改變這些。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營業額大都在3億以下,企業總資產不超過4億元,職工人數也不足2000人。盡管在人財物等方面中小企業都難以與大型企業匹敵,但市場只有一個,中小企業必須面對那些比他們大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大型企業。正因如此,中小企業的發展便有了兩種選擇:要么做強,主攻利益優勢市場;要么做大,走資源整合之路。
石滋宜:他們要做的,事實上是要合作,合并,也是說要集中,或者是選擇,有一些必須要丟掉,所以在,比如說家電業,現在全國的家電業,做彩色電視機的太多了,但是每一家做得都是相同,所以自己在自我地殘殺,所以他們應該去合并,然后去選擇有的人做比較簡單型的,那做的量做得大,就是可以做幾百萬臺幾千萬臺,那它就會成本降低,就會非常地多,但是假如什么都做的話,它的成本降不下來,因此他們重要的是要集中和選擇,就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但是這樣有一個問題會出現,一些企業要放棄一些東西,那他們能夠愿意這樣做嗎?
石滋宜:所以這個是要懂的,你到底你是要使得你的企業沒路可走,還是要使得你還可以繼續地發展你的事業,雖然你有一些東西已經把它丟掉了,但是照樣你可以做得很舒服,你為什么不做這樣的呢,就是我在臺灣,我也告訴這些臺灣的臺商的企業,所以后來,臺商的企業開始了,就這樣地工作,比如說我們沒有辦法進去的領域,比如說半導體,半導體今天成為世界上,臺灣是最強的一個,原因在哪里,就是大家懂得合作了,就是很多的企業都拿錢出來投資一個產業,這就是集中。
主持人:各盡所能?
石滋宜:你把錢集中在這一個行業,它就蓬勃的發展了,變成世界第一了。第二個,就是要尋找niche (利益優勢),niche(利益優勢)市場,也就是說大廠他不想做的,那我們就是專業做那一些,是什么呢,不是標準化的東西,也就是說假如標準化的東西,一定要大量,但是非標準化的東西,就是要量身訂做的,中小企業就在那一個地方可以有發展的空間。
主持人:這就是您所謂的這個縫隙中生存?
石滋宜:niche(利益優勢)市場。
石滋宜:事實上中小企業在全世界都一樣,到德國到瑞士,到哪里都有,你只要做你的特別的東西,別人沒有辦法做,只有你可以做的,像日本這一種半導體的設備里面,有抽真空的這個閥,它只是做這種閥的。
主持人:其實很小的東西?
石滋宜:很小的東西,但是全世界它就做得最好。
主持人:只有他做?
石滋宜:全世界,對,全世界的半導體廠,非買它的這個閥不行,這個就是要專,非常地專,所以中小企業可以活得很好,它們的生產力比這一個大的公司,還要高,人家當時一個人可以產值15萬美元的產值,但是這一些大企業,只有兩三萬美金的產值一個人,對不對,那你比人家,但是你就是這種的話,當然你要說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是不可能,因為你量是有限的,量是有限的,但是可以活得很好。
主持人:就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一定要劍走偏鋒,利用空隙來生存,做別人不去做的,或者是別人不能做的東西,那這樣的話呢,它跟大企業相比起來它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石滋宜:對,中小企業可以找niche(利益優勢)市場,可以找多種少量的,非標準化的東西,那一樣可以做得非常的好啊。
全面打通資金渠道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確定核心專長是前提所在,但在經營策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90%以上的中小企業都要面臨資金難題。由于多數中小企業都處在成長期,銀行放貸存在一定風險,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并非易事。同時由于受規模限制,中小企業又不具備上市和發行債券的能力,難以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那么,中小企業怎樣才能打通資金渠道呢?
主持人:在融資的這條路上中小企業應該怎么辦呢?
石滋宜:有一百家的企業,現在都在做相同的東西,你整合了,變成一家了,一百家假如每一家都是一千萬,那一百家的話就變成十億的規模的企業了,在這樣的時候,你就具有了在這一個領域當中,你就有了競爭力。主持人:是不是政府要給予一定的扶持,或者是約束或者給一些優惠政策?
石滋宜:政府可以用鼓勵的方法,假如你們合并的話,我們將給你什么樣的優惠,這個是可以的。
主持人:在美國是專門有中小企業局的,也就是政府是非常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那么是不是我們在中小企業這一方面,政府還要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
石滋宜:對,應該要積極的來鼓勵民間的創業,因為創業啊,中小企業的創業才真正能夠創造這一種就業的機會,海歸派的創業絕大多數都在高科技的行業,我認為這是不夠的,應該鼓勵非海歸派的在當地的這一些要創業的人,給予他某種程度的獎勵,使得他能夠生存下去,愿意去投資,愿意去做這樣的一種冒險,比如說資金可以用這一種所謂的信保資金,信保資金這種功能就是說政府籌一筆的錢,比如說籌五千萬的錢,那個公司要貸款三百萬,就貸款給它,但是他成功了,就要回饋。
主持人:要還的?
石滋宜:還,還要付利息,要還回來,所以信保資金會增長,假如說失敗了,虧了三百萬那不要緊,你從這個信保資金拿三百萬還給銀行,那銀行就愿意貸給這一些中小企業。
主持人:那首先就從銀行,就應該是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的,就是能夠主動的而且積極的給這些中小企業來貸款,因為就像您剛才說的一樣,現在在中國已經有超過八百萬家中小企業了,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所以這一方面的力量可能也是相對更加我們應該注意的一方面是嗎?
石滋宜:所以這一方面,政府要有一種選擇,并不是說每一家企業你都去幫助它。
主持人:要重點選擇一下?
石滋宜:對,要看它是不是具有了競爭力,我們可以做評估,這一家企業到底有沒有未來,他們管理是不是行,他的技術的層次是不是可以不斷地提升,和世界可以競爭,假如是的話,為什么不貸款給它呢,這個就是我們,但是根本就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借錢,這個就是,這樣的話,這種企業要鼓勵它趕快合并,或者是出售,或者是關門,這個是需要做的。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隨著產業環境的不斷調整,中小企業資金難題有望逐漸得到緩解。同時,如何利用現有資金,創造更大效益,則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又一道難關。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社會認知程度低,很難吸引到高素質人才。另外,在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中,“家族企業”尚未徹底消除,職業經理人與企業擁有者“政見不合”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那么,中小企業究竟怎樣才能吸引人,又如何留住人才呢?
主持人:在一個企業當中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小企業它是很難留住人才的,因為它沒有那么高的待遇,沒有那么好的薪水,所以他們就不愿意在中小企業留下來了?
石滋宜:事實上不見得,因為大企業反而是不安全的,大企業的裁員是要遠遠超過了小企業,在過去十年,美國創造了千萬以上的就職的機會,都是中小企業,而大企業就是五百強中所有的企業都是減少職工,而增加的都是中小企業,所以大家不要誤解,就是說只有大,大是在生產某種規模的這一種汽車工業,家電工業,這一些是需要大規模的這一種,但是有太多的中小企業,非?梢宰龀龇浅L貏e的,事實上現在的人,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在中小企業發展。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說中小企業在人才這一方面,它還是有優勢的?
石滋宜:對,這個事實上中小企業要吸引人才,他們長大到了某一種程度,一定要有新的血進來,跳到另外一個成長的曲線,成長的曲線,每一個成長的曲線都有限的,所以必須跳到另外一個不同的曲線,那這一個最先就要思維的改變,沒有思維的改變就不行。
主持人:那剛剛您說到的中小企業不僅僅是能夠吸引來人才,但重要的還是能夠用好這些人才?
石滋宜:事實上人才不一定要擁有。
主持人:怎么講呢?
石滋宜:你可以用他,需要的時候用他,現在的人并不是說你一定要請一個人在,比如說科技的人才,你不一定一定要在你的公司里面工作,在學校的教授,學校的研究員,你都可以委托他去做。
主持人:兼職來做?
石滋宜:對呀,那你把產品開發出來了,做出來就好了,那這一東西已經做出來了,你這一個人才就不必要了,你就另外的需要有另外的一個人才,所以現在美國日本都在soho,對不對,small office,home office ,這一種就是可以替人家part time的,來做些什么,你需要的時候。
主持人:我就來給你做?
石滋宜:我來替你做做。
石滋宜:那主要是一個領導者,企業的領導者,那你絕對是需要,那員工就不必要說全部都我來擁有,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以及策略聯盟的方式,去分散去做。
主持人:也就是說利用外腦,借助外力?
石滋宜:對,所以這個做法,我剛才講的一種這種bussines model,就是事業的模式,我們必須也做改變。
主持人:我知道您提出了一個叫建立一個尊重人的企業文化,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機制呢,這個文化建立起來之后它對企業有哪些好處呢?
石滋宜:這一個我認為并不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說你一個企業的文化,你怎么樣把它設立出來,你就是領導者,告訴他們我們將往哪里走,我們的遠景是什么,他們就跟著我們來了,做成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團隊,這個就是高生產力的,就是熱誠的組織體,就會上升,這是老板要有這樣的一種認識,才有辦法。
抓住加工配套商機
據統計,世界主要發達國家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社會上80%的勞動力都就職于中小企業。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大都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其提供的就業機會已經占社會總量的75%。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級大型企業進入中國之后,增加了對本土加工配套型企業的市場需求,而這正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商機。
主持人: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小企業面臨的競爭可能就不僅僅是國內的這些大型企業了,那國外的一些大型企業進來之后,這個競爭會日趨白熱化,那您覺得在這個時候中小企業是否就不能生存下去了呢?
石滋宜:我不認為是這一個樣子,也就是說我們懂得改變的話,都有路可走,世界上沒有說不可能的,不可能僅僅是別人以前沒有這樣做而已,所以我認為都有各種的方法就要動腦筋嘛。并不是每一家每一個人都是去住五星級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方式,這一個就是說我們旅館小,但是我們親切,干凈,又便宜,提供給你最好的服務,使得有很多的人并不見得入住五星級,必須住在那些地方。
主持人:也就是說不管是什么樣的條件之下,盡管是條件競爭很激烈了,中小企業仍然會找到能夠生存下去的途徑?
石滋宜:就要動腦筋,不能和以前做的方法一樣。
主持人:動腦筋,敢于創新,敢于改變,是這樣嗎?
石滋宜:對,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改變,事實上頂級的經營就是變。
主持人:在大連有許多的日資和韓資企業,但是他們都跟我們講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大連為大型企業配件的這個小的中小型企業比較少。
石滋宜:事實上,事實上就是說這個在于,比如說國外的大的企業來,他需要有很多的零配件,那中小企業就可以做這樣的一種零配件的東西,因為現在要做這種東西很好,這樣就可以供應給這個國際的大廠,以他的品牌向外輸出。
主持人:那在未來您是否能給這個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鑒,他們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有哪些行業領域是他們可以去關注的呢?
石滋宜:我想現在中小企業最多的就是服務業,我講的就是知識的服務業,比如說有很多的企業,它不要聘請一個專業的會計師做他們的帳,他們的帳可以有委托人家來做,對不對,那這一個人就可以形成一個做帳中心,他們每一天就是透過網絡,把他們今天的這種,把它做這一種稽核的工作,這樣就好了,這一些一個人就可以開始做生意的。
主持人: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啊,那最后如果想讓您給中小企業一句忠告的話,您會怎么樣告誡他們呢?
石滋宜:我認為中小企業越來會越多,而且會變成越小,因為是知識經濟,你動腦筋就可以,所以要學習,所以我勸很多的人,中小企業你要建立你自己的核心專長。
訪談觀點:
1、中小企業應走精專道路,主攻利益優勢市場
2、抗衡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應由競爭走向競合
3、合理使用兼職人員可有效彌補中小企業人才短缺現狀
4、加入WTO,加工配套是中小企業新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