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年前還雄心勃勃的民營券商,現在卻陷入危機
民生證券今年4月以來在大股東、其他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的明爭暗斗中陷入危機,業務停滯、名聲掃地。
中國泛海一股獨大
民生證券前身是黃河證券。2002年初它的股東由7家增至14家,資本金由1億元增加到12.8億元。中國泛海控股有限公司出資2.4億元,占注冊資本的18.716%,為第一大股東。加上其他幾家民營企業加盟,民營資本占總股本的50%以上。不少人對民生證券誕生的意義寄予厚望。
民生證券總裁辦一位負責人介紹,民生證券掛牌僅僅10天后,中國泛海就與河南旅游集團等四家股東簽訂協議書,托管了它們在民生證券的全部股權。這僅僅是中國泛海控購民生證券計劃的序幕。
2002年11月,中國泛海的關聯企業通海建設有限公司受讓了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所持民生證券9.358%的股權。3個月后,中國泛海又協議收購了河南旅游集團等四家股東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使其控制股權的比例達到了43.695%。中國泛海形成了“一股獨大”。
大股東演繹資金黑幕
2003年4月28日,民生證券在鄭州召開成立后的第一次股東大會。南陽金冠集團等股東代表在會上提出,大股東變相抽逃了資本金,大肆占用公司資金,嚴重影響了公司運轉,引起強烈震動。
根據有關材料,2002年2月26日,中國泛海財務人員攜帶3.6億元匯票繳納其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出資,解付前,中國泛海提出民生證券必須在當日讓銀行給其關聯企業提供等額貸款,其出資方可到位。為完成既定的增資擴股計劃,公司管理層將其出資全部質押在銀行。
2002年6月18日,中國泛海以光彩集團名義,用民生證券自有資金作質押,向廣東發展銀行鄭州分行貸款0.4億元;此后,中國泛海的關聯企業分3次從民生證券抽取資金2.5億元;同年11月,通海建設又以股權質押的方式從交通銀行北京分行等額貸款1.2億元。
山東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在出資前即與河南信心藥業公司簽訂了其2.07億元股本的轉讓協議,并收取4000萬元定金和年7%的利息,成為只享有權利、不承擔風險的“影子股東”。
據民生證券財務人員介紹,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多家股東競相以民生證券自有資金作質押從銀行貸款,造成公司多筆款項被凍結,運轉陷入困境。
業內人士指出,種種跡象表明,股東抽逃和占用資金的行為正在從上市公司向券商轉變。如果違規行為無需付出任何代價,更多的投機資本將更加有恃無恐。
董事會已形同虛設
民生證券董事長席春迎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民營資本的進入將有助于公司建立股東和管理層相互制衡、責權利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令其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被看好的股權結構,卻帶來了一場愈演愈烈的控制權之爭。
民生證券一位董事透露,在董事會和其他部分股東拋出大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磅炸彈”后,中國證監會河南證管辦曾建議休會調查,但大股東予以反對。2003年5月10日,中國泛海掌控和聯合的股東選舉中國泛海副總裁岳獻春出任民生證券董事長,5月12日直接開進位于北京遠洋大廈的民生證券總部,與管理層發生激烈沖突。
民生證券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是矛盾各方各出一名代表管理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早已形同虛設,《公司法》及各種規章制度更成了一紙空文。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