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資公司首獲報刊零售分銷權 苦候8年貝塔斯曼獨得全國連鎖牌照
本報記者 師 琰
上海報道
貝塔斯曼終于得到夢寐以求的書報刊零售許可。為了這張牌照,這位德國媒體大亨已在中國苦苦等候8年多時間。
12月1日,本報從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獨家獲悉,貝塔斯曼中國合資公司北京21世紀錦繡圖書連鎖有限公司的設立申請已獲批準。這是自今年5月中國宣布對外資開放書報刊零售分銷權以來,第一個獲批的國際傳媒出版業巨頭。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柳斌杰今年5月曾透露,意欲申請國內書報刊分銷經營權的包括貝塔斯曼、德國圖書中心、英國朗文培生集團、美國麥格勞希爾、日本白洋舍、劍橋大學出版社、新加坡泛太平洋有限公司等。
但另外6家顯然沒有貝塔斯曼那么幸運。
除貝塔斯曼之外,截至目前獲批的還有另外3家合資公司,分別是臺灣出版事業協會與福建省外文書店合組的福建閩臺圖書有限公司,臺灣信誼控股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合組的江蘇寧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科文公司。
科文公司系當當網上書店總裁李國慶一手打造,與美國IDG集團、盧森堡劍橋集團、日本軟庫(Softbank)同為當當網上書店的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這3家合資公司都只擁有零售書店牌照,貝塔斯曼得到的則是一張全國連鎖牌照。
按照自今年5月施行的《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貝塔斯曼還可以擁有這家合資公司的控股權。但政策同時規定,加入WTO的5年內,超過30家分店的書報刊連鎖企業仍不允許外資控股。
而在這4家之前,兩個突破政策限制、被允許開展出版物分銷業務的特例是香港泛華科技與人民日報社合資成立大華媒體公司,以及TOM集團與北京三聯書店成立的合資企業。
對于出版業而言,終端是如此重要———一旦掌握了終端市場,對于出版產業鏈上游的掌控自會水到渠成。
因此這8年,等待政策開放的貝塔斯曼并非只做一個臨淵慕魚者,而是耐心退而結網。
1995年2月,貝塔斯曼與上海新聞出版局直屬的中國科技圖書公司合資建立上海貝塔斯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兩年后,貝塔斯曼書友會來到中國,6年經營為書友會贏得了150萬會員,但受國家政策準入的限制,書友會迄今只能通過在上海的6個會員中心向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杭州、南京、蘇州等7個貨到付款的主要城市提供產品及服務。
作為全球范圍內線上線下業務整合的一部分,2000年12月,貝塔斯曼中國在線作為獨立的利潤中心重組到當地圖書俱樂部業務中,并成為集團在全球惟一被保留的網上書店。
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是貝塔斯曼保持超凡耐心的動力。
去年,中國書報刊市場零售總額超過1500億元,并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但是中國人均購書支出不到歐美國家的十分之一。
根據政策規定,貝塔斯曼和另外3家公司獲得的經營期限將不超過30年。而批發權限的開放,還要等到2004年1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