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業實踐,催生新一代企業領袖。——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具有什么樣的領導力?他們將塑造什么樣的未來?
新浪財經訊 2003年12月6-7日,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2003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京開幕。主題為“新領袖—決定未來的商業力量”。新浪財經將對本次會議全程圖文直播。
WTO兩年,中國大公司“走出去”的步子越來越大,阻力也越來越大。知識產權訴訟、品牌塑造壓力、跨國經營團隊建設、主流產品走向主流市場遇到的考驗等,豐富著大公司領導人的全球智慧——新的企業領袖,必將由此產生。
論壇主持:劉持金,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總裁
何力,《經濟觀察報》總編輯
討論嘉賓:王兟,TOM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張宏偉,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尹家緒,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王林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何經華,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曾文祺,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
王輝耀,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
夏鴻,中國新華在線總裁
專題討論二:夏鴻談“中國制造”與中國企業競爭力
何力:我們今天在講中國制造,第一個層面,由于國內廉價勞動力導致中國有比較低端的價格,在全世界最具有競爭力,隨著中國的勞動力素質提高,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變化,隨著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工人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各種價格已經提升了。如果有一天中國的13億人口有10%和20%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想這個時候,中國制造可能是真正的中國制造,中國制造的高級的人才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向市場。最后我們請新華在線的夏總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夏鴻:和今天所在的老總相比,包括我所從事的企業可能跟大家有點不同,我們服務的企業比較年輕,可能我們企業的規模跟在座的沒有辦法比。第一個“大”,我們常想企業大,我們想的是大小的大,如果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肯定能夠起來大企業,如果從規模上來講,中國目前沒有大企業,我認為不要著急,進入市場經濟去做商業、做企業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現在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太著急想大小的大,我覺得有些太著急,反而不會太好。第二個“大”,我想解剖的是極致,比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一些很極致的地方達到一些結果,中國的企業家對于極致、對于特別規則是不是專注。剛才張總談要重視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面對著不公平,然后又有人說國有企業也很困難,如果我們把“平等、自由”這四個字做好的話,可能就沒有這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的平等,所以我們要分析一下民營企業怎么發展、國企怎么發展、外企怎么發展?這些方面我們都要考慮到。第三個“大”,它帶有涵概的意思,我們現在很多的企業更多的是研究的局部比較多,能夠真正去具有戰略眼光,戰略一個區域、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潮流,用這樣的一個眼光去研究問題很少。最后一個“大”是大實的大,中國的國有企業真正能夠成為優秀企業家的非常少,而且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有一定的品德的也非常少,你要去不斷為公司的核心能力去作努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公司的品牌、企業文化是可以和員工分享的?如果你沒有意識到把這些東西確定好,你沒有這個“大”的境界,你就不會做好,所以更多的我們還是抓住一點就好,不要著急做那么多事。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