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業實踐,催生新一代企業領袖。——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具有什么樣的領導力?他們將塑造什么樣的未來?
新浪財經訊 2003年12月6-7日,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2003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京開幕。主題為“新領袖—決定未來的商業力量”。新浪財經將對本次會議全程圖文直播。
WTO兩年,中國大公司“走出去”的步子越來越大,阻力也越來越大。知識產權訴訟、品牌塑造壓力、跨國經營團隊建設、主流產品走向主流市場遇到的考驗等,豐富著大公司領導人的全球智慧——新的企業領袖,必將由此產生。
論壇主持:劉持金,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總裁
何力,《經濟觀察報》總編輯
討論嘉賓:王兟,TOM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張宏偉,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尹家緒,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王林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何經華,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曾文祺,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
王輝耀,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
夏鴻,中國新華在線總裁
專題討論二:嘉賓談中國公司到國外發展的經驗
劉持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企業家的領袖,各位聽眾、觀眾,大家好!我們今天下午第二場的討論是圍繞一個新的話題,是全球主流市場的考驗,這場討論由我和何力先生主持。坐在我旁邊的是TOM.COM的CEO王兟,第二位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何經華,然后就是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王林祥先生,還有就是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先生,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尹家緒,然后是臺灣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曾文祺先生,還有一位就是我們的老朋友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王輝耀先生,中國新華在線的總裁夏鴻先生。作為一個小小的開場白,我想說的值得自豪一提的是,隨著改革開放這二十年在中國本土企業也已經開始涌現出相當大規模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些企業,但是為數不多,大家不知道一個事實,在最近的一期商業周刊的排名上,全球按市值比,前100名的公司排在第60位的企業是中國的企業,這個企業排名全球第60名,向摩托羅拉、愛立信在這排名當中排到100名滯后,而中國移的動排到第60名。我們今天在座的很多嘉賓他們的企業有的已經和國際接軌,我想利用今天時間作一些交流。
何力: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一個主題,非常有趣的是,昨天下午這個時候我在北京大學,2002年整個諾貝爾學獎獲得者弗農·史密斯,他說了一個很有趣的話,他說企業全球化、競爭力不斷提升是古老過程的改革。這兩年隨著國際的大的跨國公司戰略調整,給中國華人企業家提供一個空前的機遇。中國制造無所不在,但是在中國企業不斷成長過程中,會發現企業很多單向方面做得很大,但是缺少自己的品牌、缺少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缺少國際化的人才等等。在座的諸位華人企業都有希望成為大公司的夢想,你們是不是可以先從為什么我們華人大公司在這些年沒有出現像三星、索尼這樣在亞洲氛圍里面成長起來的大企業。我們先請東方集團的張總先談一下,為什么大這些大企業里面,華人的企業比較少。
張宏偉:今天的主題比較好,中國的大型華人公司,大什么叫大?如果說中國改革25年在本土化改革,今天中國市場已經是市場的一部分,中國的企業和國外的企業宣傳,所謂大的跨國公司很小;剡^頭來,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建國五十多年,改革開放二十五年,我們中國本土化的華人企業還沒有真正地做強做大,為什么呢?我覺得這個課題應該大家共同思考,我個人認為首先是土壤問題。土壤是一個大環境,比如東北,東北那邊的老虎是最厲害的,但是到海南去就發揮不了它的威力,就是說,每一個地方成功的企業和土壤環境是有直接關系的。中國過去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應該是一個允許競爭的,特別是民營資本是允許競爭的,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這要審批。允許企業是捆綁華人企業的手腳,使民營企業和中國企業無法放開。第二個因素,是內功,一個是企業本身是不是有創業的激情,想不想做大?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政策,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我比較贊同有的企業家提出來,總結一下叫“剩者為王”,哪個“!绷耍褪恰笆O隆钡摹笆!保l剩下來,誰還能成王?可喜的是,我們十六屆三中全會政策層面上已經沒有大的調整,作為民營企業來講,這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新的推動力,極大地調動全中國人民的積極性,特別是積極性的積極性,但是能不能十六屆三中全會各項政策措施在我們各個層面不折不扣地貫徹下去,整個社會的輿論環境和價值觀和社會環境是不是能夠營造出有利于人們干事業,鼓勵人們干事業這樣的良好的環境,我覺得路還很漫長,需要我們,一個是企業家自身的努力,第二個社會輿論應該如何發揮著正確的輿論導向。所以,上午我們談到了如何培養和發展我們本國自己的大型企業跨國公司,是我們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關鍵的關鍵還是環境。這個環境我們看到希望,但是希望把民營企業特別是有一個推動力的民營企業在各個方面能夠統籌考慮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這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勢頭。
劉持金:就這個問題,我們請長安汽車的總裁尹家緒來發表一下看法。
尹家緒:第一個方面,一個企業為什么能做大做強呢?一個是環境,外因、內因都有因素。我認為中國企業現在做不大,還有文化因素,就是企業文化,我們中國的企業在前幾年大家談企業文化,因為最終的競爭還是企業文化的競爭,這么說,也對也不對,誰都不會成為有文化的企業,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文化的人就是愚蠢的人,沒有文化的企業就是打敗仗的企業,恰恰中國企業缺少這樣的文化。
第二個方面,我們現在的發展最主要的是沒有品牌意識,國家把所有的政策放開了,當地的企業有幾個能夠做下去,能夠做成跨國企業,我們看看我們現在的市場,我們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企業,有幾個有自己的品牌?寥寥無幾,只有海爾這樣的企業。在這方面歸根到底地說,還有機制等等方面的原因。因為品牌的推廣也是企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品牌的推廣要花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所以談到國有企業的時候,今天上午也聽到了一些觀點,大家都在呼吁民營企業要爭取。國有企業有國有企業的核心,國有企業也有國有企業的難處,我認為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對所有的企業同樣的干預,不管是民營的還是國有的,這樣才能為中國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因為沒有這樣的環境,中國的企業就不能做大、做強。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大家談拿來主義,現在的企業拿來了國外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實際上誰具有核心技術,誰就占有市場份額,所以我們要走向國際,走向跨國公司,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所以,我們企業現在有一個大家感到比較迷茫的東西,不要求品牌,只要拿來就行,不要求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只要企業有意識。我認為我們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在有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為大家有機會打開看一看,老百姓在國外、國際的,包括香港,感覺到國有企業也可以發展,關鍵是看機制如何,機制做好了,企業就做好了。
劉持金:其實中國的企業一味地要求做強做大,王林祥先生我想聽一下您的觀點。
何力:實際上中國公司到國外發展這些方面你應該有很多經驗?
王林祥:我認為華人大企業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怎么才能把華人企業做大,首先要有好的環境,我們的環境和二十年前改革開放比較一下,應該說目前的環境是我們國家近代發展最好的時期,我們國家能夠有這樣的機遇確實不容易,讓大家享受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政策也是不容易的。與發達國家相比,顯然我們還存在一些不足,從政府的角度我認為有差距,比如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待遇問題,而過去我們不該談私有制,不該談私有化,所以在發展的觀念里面應該把左的觀點擯棄,大家都知道,上面的問題整個落實到下面,大概還需要一定的過程。特別是我們現在的機制,政府體制使我們感到辦事非常的難、反映是非常的慢、效益的是非常的低。比如說現在大家上午看到,有些領域允許外國人進入不允許國內企業進入對不對?有人說對。我現在就遇到一個事情,合資企業擴大再生產,我們不管是以民營企業還是以國有企業,實現利潤也是分股份紅、分內部紅。比如關于審批制度,市場本就不需要審批制度,但是我們有些在逐步取消、有些還在用,中央說不能重復建設,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企業出現了整體的重復建設問題。
我還有一個問題,比如重復建設問題,我認為市場經濟下可以適當地重復建設。過去計劃經濟,都是計劃好的,所以適當的重復建設也是必要的,它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效益。所以,政府創造一定的環境,我們的企業能夠發展好,才能做強做大。我認為成功的企業都有它成功的內在合理性。
現在是不是要真正提倡一定要把企業做大?我認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最重要還是要提高,特別在我們控股體制下,民營企業也好、私營企業也好,對他們的發展還是要負責任的。所以,現在我們認為還是要做大做強,但是中國在世界上真正叫響的品牌很少。品牌是要經過幾十年、上百年才能建立的,我們一開始要先占有市場,有了市場后,再打造我們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