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業實踐,催生新一代企業領袖。——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具有什么樣的領導力?他們將塑造什么樣的未來?
新浪財經訊2003年12月6-7日,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2003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京開幕。主題為“新領袖—決定未來的商業力量”。新浪財經將對本次會議全程圖文直播。
專題一:企業成長周期與領袖遠見:領先企業的戰略拐點
在中國經濟發展最優希望的時候,為什么最優秀的中國企業開始陷入迷茫?甚至開始失去了方向?中國領先企業面臨著戰略轉折點。這是一個企業的根基即將發生變化的時刻,可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可能意味著一個企業沒落的開始。
論壇主持:牛文文,《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總編輯
黃輝,畢博管理咨詢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
討論嘉賓:寧高寧,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曉光,首創集團總裁
段永基,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陳東升,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征宇,北京恒基偉業電子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朝陽,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徐少春,金蝶國際軟件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
專題討論一:與會嘉賓談企業國際化進程
牛文文:過去在本土市場上,因為整個環境和樣貌的變化,企業國際化的進程。(見圖)我們請每位嘉賓對自己國際化進程在哪個時間段上、處在哪個階段上有一個什么樣的啟發?對我們企業的國際化做一個預測,比如我們所在的公司大概什么年度能夠達到什么程度?你所在的行業標桿,國際化的水準。比如現在2003年到2010年,我們公司在市場的角度,還是在管理層的角度,哪一個角度可以達到國際行業的標桿的水準?
徐少春:軟件這個企業天天在跟國際化公司競爭,但是跟世界頂級的競爭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的理想是在2010年提升世界企業軟件四強。如果以2010年作為一個標準,達到國際一流標準,應該是2010年。
寧高寧:我覺得現在不需要走出國門,從一個為國際化而國際化,在中國競爭沒有一個成熟的發展,也沒有多大歷史意義。從華潤來講,這幾年國際化的程度降低了,但這幾年資產反而增多了。目前市場國際化有幾種,華潤在新加坡的公司是做石油的,我希望華潤從現在開始五年以后重提國際化的題目,是不是資產能夠運營等等從地域方面的覆蓋來實現國際化。從市場資源利用來看,利用了很多國際上的技術和合作伙伴;從管理水平角度來講,我們還在探索中。比如香港在整個管理方法上精英人才的國際化,我們能夠比較放手,在哪些地方用哪些人。
劉曉光:這個題目很好,首先要有國際化的趨勢。第二個重要的方面,國際化的產權結構或者公司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比如國際化公司結構、國際化的合作、國際化的產業群,我覺得局部是這樣的,但長期來講,我們想在資源利用方面國際化也需要一個過程。大概在2005年,國際伙伴進來了、資金進來了、渠道進來了,我們希望在這個時間實現國際化。
段永基:國際化的概念:第一個是人國際化,第二是管理水準國際化,第三是資源國際化。
張朝陽:“國際化”這個詞是一個中性詞,不能說國際化是個好事,也不能說它是一個壞事。在我看來,市場的國際化,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像TCL、聯想那樣要在全國爭中國的市場,國際化可能是一個誤區,我覺得中國市場足夠大。對于市場的國際化,我們相信搜狐可能在未來五年內都會集中瞄準中國的市場,讓全球的其他人員來用我們的網站。市場中我們不打算進行國際化,同時在管理水平方面,我們相信我們已經接近國際化了,其實在創辦跟國際方面的構架等等方面,這個已經實現了。經營人才這一點我強調本地化,經營人才的國際化是形成很多誤區,找本來很國際化的人在市場上沒有比拼,我們覺得市場國際化五年內不會考慮,管理水平我們要國際化,經營人才不要國際化。
張征宇:我們從2001年開始,到2002年實現管理團隊的國際化。我們管理水平已經國際化了,資源的利用當然我們也有一部分外資,我們也有一些歷史的投資。市場的國際化現在還沒有考慮,因為我們的產品特點就是中文的,所以我們目前全部投入在中國大陸市場,我認為中國大陸市場對于我們目前狀況來說已經覆蓋了,只有把中國市場全部覆蓋了以后我們才考慮下一步到國際市場的發展。
陳東升:我們主要專注國內市場,外資保險公司大概有一部分進入到國內了,通過國際競爭和國際化把公司提升,使公司變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公司。如果把什么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分成層面,是不是每個層面都要有呢?不一定。你的股東結構是國際化的結構,你的治理結構是國際化的治理結構,這些嚴格按照國際市場的先進的經驗來作構造。人才是最關鍵的,一般企業都是三種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銷售人才,基本是這樣的情況。第一類管理人才,所謂最高管理層,基本上是做管理工作的;第二類銷售人才,他可以賣你的產品,他一定很動腦筋,銷售人才并不一定要求高學歷,第三類就是技術人才,一定要花大價錢從國際上找二十年在跨國公司做首席精算師,這種人才要花大價錢去找,還要去新加坡找、去美國找。所以實際上最核心的國際化人才主要是高端的,不可替代的技術人才,所以技術人才是最關鍵的。所以,國際化無論是在治理結構方面,還是在人才方面,實際上我覺得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我認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