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部綱領性的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加快推進郵政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自然壟斷業務要進行有效監管。”從我國郵政體制改革的歷史看,這一決定是現代郵政改革的里程碑,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加快發展、促進競爭是新時期郵政改革的基本任務。國外公司的進入預示著中國市場
競爭主體的劇烈變化,他們既要與中國郵政爭奪中國國內市場,也要搶奪國際市場,特別是Ups、FedEx、DHL都已把中國作為重要的亞太市場,目前國際EMS的主要業務量都已落到了他們手中。中國郵政的網絡比較有優勢,在國外速遞公司直航我國重要城市后,正在逐步喪失優勢,更有可能的是,這種比較優勢會變為比較弱勢。
精明的國外投資者已把資金和經營擺在了我們的家門口,中國郵政的應對策略如何?郵政傳統的業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否還擁有比較優勢?以上種種都需要郵政重視并注重可持續發展應對戰略的研究。
從長遠看,郵政企業興衰取決于自身競爭力的強弱,核心競爭力理念體現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部分和環節。通過管理商務活動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運轉,提供全方位的增值郵遞服務是國際郵遞發展方向。中國郵政結構調整,作為郵政主體的郵遞類業務經營很少受人關注,在有的地方甚至放棄郵遞類業務,長此下去,誰來保證郵政依托信息化與傳統業務新形勢下融合,把郵遞類辦成郵政的核心產業。郵政企業迫切需要公共服務補償等相關政策的扶持。郵政企業需要分離公共業務和市場業務。
而解決郵政企業的歷史包袱和泡沫經濟,對業務結構等多年積聚起來的深層次矛盾的解決,要從加強內部管理入手,提高郵政的經營管理水平,立足自身多消化歷史包袱。制訂并實施低成本發展戰略,低成本是在國內外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所在,要通過優化郵政決策和投資規模來降低成本。在投資安排上要以現金流作為資金來源的依據,投資重點向郵遞類核心骨干新產品、競爭新產品傾斜,使新的投入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產能力的結構矛盾,行業利潤的急劇下降,驅使各地郵政紛紛挺進新興領域,新領域殘酷的市場競爭現狀又令其不知所措。郵政獨立經營后,一些地方郵政局把資金投入各個領域,從事多元化發展,希望能降低經營風險,得到有效的回報。然而,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多元化發展也可能適得其反,加大風險因素。多元化發展導致資源分散,運作跨度和費用加大,產業選擇失誤增多,結果導致顧此失彼,陷入困境。郵政較多的實施多元化戰略,干外行的事、分散力量、增加風險,幾年來不僅未能使郵政的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反而使本來就有限的用于郵政發展的資源更為有限。中國郵政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郵遞業務量規模小,收縮戰線,回歸主業,突出主業,郵政企業需要專注自己的郵遞類核心業務,通過一個行業的供應鏈來協同生存發展。
中國郵政企業內部制度也存在缺陷。郵政是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因此企業領導人的價值取向在于營業收入、收支差,而不是效益,在這種價值取向的驅動下,經營者追求的往往不是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因為經營者的薪金、名聲、政績評價等有形無形的利益同業務收入的關系密切程度超過他的同企業利潤的關系。為政績,不顧經濟發展規律和產業分工,本來完不成的營業收入最終卻份份完成,本來已經超支的成本,最終卻沒有顯現。所以推進中國郵政發展的微觀制度建設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盡快實現政府職能與企業經營的分離,公共服務與市場競爭業務的分離重組,郵政主業與輔業的分離,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本問題還是機制問題,企業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制度的競爭。長期尋求政府保護而缺乏效率,企業重組要朝著有利于提升競爭力的方向發展,通過剝離非相關業務和管理重組,發揮市場在重新配置產業資源中所起到的越來越重要的基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