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總經理張子欣稱,從長期看平安有補充資本金的打算
繼人保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國人壽已在香港等地展開上市路演之后,另一家保險業巨頭——平安保險也傳出明年將在海外上市的消息。近日,10月新上任的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期來說,平安有補充資本金的打算。至于何時上市,要視資本市場的情況而定。
長期看需要補充資本金
今年10月,經中國保監會批準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加盟平安保險3年多的張子欣被公司董事會正式聘任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一人事變動,剛好發生在平安緊鑼密鼓地推進海外上市之時,有分析人士認為,平安上市是為了彌補資本金的不足。對此,張子欣對記者稱,平安在短期內資本是足夠的,尤其是2002年10月匯豐以10億美元購入平安10%股權后,平安的資本三五年內都夠用。但從長期來看,還是有補充資本金的打算。至于何時上市,要看市場的情況,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還要看資本市場對保險行業的看法,最后要由47家股東、19位董事共同考慮決定。
張子欣表示,平安的上市,遵循的是平安這些年一貫的原則:“外體、外腦、外資”,即引進國際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體制、吸納海外良才、吸收海外投資。
利差損在縮小
近期,隨著中國人壽謀劃在香港、美國上市,有關國內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即資金投資運用收益低于有效契約額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被外界傳得很多,這也被認為是阻礙國內壽險公司海外上市的關鍵。有傳聞說,平安也有這樣的巨大財務“包袱”。對此,張子欣表示,說平安有巨大的財務包袱,這似乎太聳人聽聞了,不過利差損是肯定存在的。但它不是一個靜態數據,而是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動態地顯示的。就平安而言,利差損只是在早年的部分產品中存在,近幾年來較好的業績和財務回報,有效地彌補了這些利差損,現在,利差損的比例正在逐步縮小。
張子欣稱,評判保險公司經營風險的標準是償付能力充足率。目前公司償付能力非常充足。平安年末凈資產將超過150億元,將產、壽、證、投4個子公司的準備金提足后,還有超過70億元的富余。
員工持股方式受外資股東看重
今年以來,平安的股權發生了多次變動,最新的股權結構中出現了兩個特殊的股東:新豪時和江南實業。有一種說法認為,平安高管是通過這兩個公司控制平安的。對此,張子欣稱,這其實是員工持股的一種方式。早在10多年前,作為身處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試點企業,平安設立了平安員工間接投資平安的激勵模式,讓員工利益風險和公司利益風險結合在一起。簡單地說,平安的員工并沒有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而是員工從自己口袋里掏出錢來,由工會投資新豪時和江南實業兩家企業。這個集體股東作為法人企業參與投資平安,成為平安的股東。新豪時和江南實業都是這種性質,在平安的股權中享受與其他股東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張子欣表示,員工持股的方式在國際上是比較普遍的做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都采用這種激勵方式,它使員工與股東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對公司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外資股東投資平安也是看重這一點。他們覺得這樣的企業才有長久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公司管理層才會更加忠誠、盡職、勤勉,才值得長期投資。
調整業務提高效益
記者注意到,平安這兩年,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的業務增長似乎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平安保險的個險、團險、銀行保險三大主要業務都在進行調整。張子欣承認,市場對外開放更進一步,競爭的主體越來越多,來自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客戶保險意識和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這些市場變化,平安開始調整,調整的原則絕不是以一兩年的短期利益來犧牲長遠的發展和利益,而是致力于提高企業的投入產出效益。平安將主動調整一些不適合平安特點的市場和業務,保證企業的各項資源投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
張子欣稱,平安現在面臨的困難還是人才短缺,從外部挖人不是平安的強項,平安仍主要靠內部“造血”,自己儲備人才,因此平安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造血”功能能否跟上。 本報記者謝美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