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民企之都”的上市困局:政府急企業不急?fotoe 5大證交所“民企之都”比武招親 溫州零民企上市如何破題?
本報記者 廖新軍
溫州報道
“因此,如果說溫州企業不愿上市,肯定不正確。我們只能說,有的企業就是想上,而有的企業就是不想上。”吳東認為,“但總的來說,與其他地區相比,溫州企業想上市的比例比其他地區小。”
2003年11月30日,溫州,冬日的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感覺。
全球幾大證券交易所、五六十家中介機構、七八十家企業,共三四百人,這一天應溫州市政府的邀請,來解一道題。
這道題就是———被譽為“中國民營之都”的溫州,至今卻沒有一家民營企業上市。
溫州企業上市愿望不強烈,還是達不到上市資格,抑或有其它內情?
浙江本省一家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說,“我們正在進行一個課題,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在各大證交所眼里,溫州民營企業是“一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
5大交易所“比武招親”
“今天到場的有全球幾大證券交易所,我們在這里是友好地競爭。”上海證交所副總經理劉嘯東在開場白中風趣地說。
2003年11月30日舉行的“2003溫州企業上市推介會”邀請了納斯達克、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等六大證券交易所。
但不知什么原因,深交所代表沒有出席會議。原計劃中的6大證交所打擂變成了5大證交所比武。
面對潛力巨大的溫州市場,幾大證交所各出奇招。
上交所打出的是價格和服務牌,劉嘯東介紹說,上交所不僅上市費用最低,而且將為上市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更為重要的是,“對企業來說,顧客、供應商等都在這里”。
香港證交所中國發展及上市推廣部副總監陳啟興則表示,香港證券交易所1999年開設的創業板,主要對象就是內地民企,特別是高科技和成長性比較好的企業。
倫敦證交所的低門檻則另有特色,其國際業務拓展部亞太總裁祝曉健女士稱,中國是倫敦證交所拓展國際市場的重點,浙江更是重中之重。倫敦交易所只看企業的成長性,所以在倫敦上市只要求有3年的業績而不是3年的贏利。
而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黃華國認為,在全球的證交所中,只有納斯達克市場的每家上市公司的做市商達到15個。
新加坡證交所市場署上市部助理副總裁凌東鷹的介紹似乎更為切中溫州企業的要害。
凌東鷹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543家公司中,有35%是來自傳統制造業,溫州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也是傳統制造業。如果在新加坡上市,市場接受率就會比較高。“今年已有16家外國公司在新加坡發行新股,其中12家來自中國。”
溫州市副市長馮致禮在推介會上表示,“希望溫州企業與各交易所、券商加強聯系。”
政府急企業不急?
一邊是各大證交所敞開的懷抱,但另一邊,溫州當地的民企卻似乎熱情不高。
上市推介會主辦方有關人士介紹,邀請參會的企業有70多家。但記者在會場很少接觸到企業人員,企業高層參會的就更少,甚至連主辦方邀請的重要嘉賓———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均未出席,亦未見到其企業人員。
多位券商人士與記者亦有同感。
有某國內券商投行人士指出,會場看似熱鬧,實際上是中介機構人員遠遠超過企業人員。即使來捧場的企業,派出的人員職位也不高。
“可以看得出,企業對上市的熱情并不高,政府似乎比企業還著急。”
“溫州是我省民營經濟最發達、民營資本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浙江省上市辦主任丁敏哲在會上說,“但到目前為止,溫州企業的上市工作相對落后。”
有研究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在1200多家國內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包括借殼上市)超過200家,占比例近20%。其中,浙江省民營上市公司26家,約占同期民營上市公司總數的13%左右。然而,溫州民營上市公司的紀錄仍然是零。
事實上,溫州地方政府也曾有過推動民營企業上市的舉措。
京華山一證券執行董事兼企業融資部主管溫天絡回憶說,2001年,溫州曾舉辦過一次上市培訓研討會,與會人數約在100人左右,參加者包括企業、中介機構、有關專家等。此后,溫多次來到溫州。
但兩年后,上市工作依然沒有進展。
迄今為止,溫州僅有的1家上市公司———浙江東日,是國有企業。
對此,溫州市體改辦、上市辦主任吳東用了“十年磨一劍”來形容。
一直關注溫州民營企業發展,并多次到溫州考察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說,三年前每次到溫州時,企業家們很少與他討論資本市場的問題。據他分析,溫州民企過去對上市不積極的原因在于,大多數從原來的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而成,通過股份合作改制以后,內在發展的動力比較強勁,因此,進一步改制上市的愿望并不是很強烈。其次,溫州企業大多數從事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制造業,即使在企業擴張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量也不大,這就決定了它們對資本市場關注不夠。更為重要的是,溫州地區民間金融業發達,企業通過民間融資和銀行可以更快、更直接地獲得所需資金。
此外,“公司股東們的認識也是一個問題”。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小平指出。他們可能普遍覺得企業不上市發展也很快,利潤也不錯,就知足了,而不會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上市問題。
由于溫州地區的市場經濟發展充分,政府對企業的控制力很弱。吳東表示,溫州市政府是一個服務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定位于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因此,在是否上市的問題上,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愿意并且有資格,政府只能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推動他們進入資本市場。”
溫州民企上市困惑
但近兩三年來,魏杰教授也明顯感覺到,與他討論資本市場的溫州企業家開始多了起來。
“因此,如果說溫州企業不愿上市,肯定不正確。我們只能說,有的企業就是想上,而有的企業就是不想上。”吳東認為。“但總的來說,與其他地區相比,溫州企業想上市的比例比其他地區小。”
據了解,溫州市目前設立了66家股份公司,其中5家進入或完成了上市輔導期,包括華峰氨綸、報喜鳥、華儀電器、正泰電器、德力西電器等。
自稱為“資本市場追隨者”的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小平稱,華峰集團是一家典型的溫州家族企業,在醞釀到準備上市的過程中,克服股東們的觀念障礙,下決心降低家族在華峰氨綸中的持股比例,迫使它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
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輔導已經完成,提供的有關資料稱,將力爭2004年在國內主板上市,并且通過了證監會杭州特派辦的驗收。
據吳東介紹,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亦完成上市輔導,即將進行輔導驗收工作。此前,報喜鳥曾表示,力爭在2005年成為溫州市服裝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倒是此前早已完成上市輔導的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德力西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沒有進一步的推進,而已經輔導兩年的華儀電器還沒有通過驗收。
吳東解釋說,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較大,結構比較復雜,有些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
正泰集團董事長此前表示,之所以未做出進一步舉動,首先是為了解決關聯交易問題,決定進行一些調整;其次是企業還需要根據上市要求使自身更為規范。“在企業做好上市準備之后,還要根據整體經濟環境狀況,選擇在市場環境的最佳時期進入市場。”
另有消息稱,德力西則是因為原定券商通道緊張而更換了券商,因此需按規定延期輔導。
溫天絡分析說,溫州企業上市有三大難關。
首先,溫州的民營企業出身先天不良,大多是從家庭作坊、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的。企業規模做大后上市,其中一種就是拿出一塊來新設立一個公司,這樣的話就會存在關聯交易問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企業的整體改制上市,但很難。
吳東承認說,在這方面,溫州企業不如江陰、浙江紹興等地民營上市公司,后者基本上從鄉鎮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產權更為明晰。
其次,是品牌問題。溫州企業的老板和股東們也許認為辛辛苦苦把品牌做出來了,如果給了上市公司,那么就會給集團內的其他方造成傷害。記者此前在溫州采訪時,擬上市的公司人員也確實有此想法。
溫天絡認為其實不然。他舉例說,京華山一操作自然美在香港上市時,曾力勸大股東以1元的價格將品牌轉讓給上市公司。這表面是吃了虧,但實際上卻是“一石三鳥”:大股東依然控股上市公司,因此讓給公眾股東的只是一小塊利益,換來的卻是更多集資。如果高作價賣給上市公司,攤銷會稀釋每股利潤,從而影響招股市盈率,減少集資額。進一步說,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投資者對公司股價的估值。
此外,公司上市需要前三年盈利,并且稅收規范,企業可能就前三年被要求補稅,而且以往如果未繳清的話,現在要理清也不一定能夠做到。盡管這可能是企業合理的避稅或者是當時由于稅收法規不健全,地方政府給企業的優惠政策權力比較大造成的。
有業內人士透露,溫州有企業因此放棄了上市想法。
對此,吳東表示,溫州市政府正在考慮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以彌補由于上市改制輔導而增加的財務成本。“政府在國家有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渠道地給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如把地批給企業時價格可以低一點。”
吳東透露,為鼓勵本地民營企業上市,溫州市還將出臺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一,在有關民營企業的產權問題上,政府實事求是地、歷史地、客觀地對待民營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二,積極地幫企業解決問題,比如過去國家給民營企業的一些扶持性政策,現在企業上市會遇到一些法律障礙,應該如何去解決;三,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在支持企業上市中采取一些積極的政策,比如投資融資中的一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