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華堂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塙昭彥伊藤洋華堂1997年進入中國后,目前只在北京、成都開了5家店,與其他外資零售企業的跑馬圈地相比,其擴張速度是比較緩慢,雖然北京華堂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塙昭彥一再表示,公司的發展策略是做到每個店盈利后再開下一個店,但是面對著內外資零售企業快速擴張的壓力,公司也決定提升開店速度,計劃到2008年奧運會前伊藤洋華堂在北京將開足十家店。
獨特的“小商圈”經營模式記者:據了解伊藤洋華堂經營模式與其他零售企業有些差別,這個不同使你們的服務對象有70%是周圍3公里以內的居民。你們為什么采取這樣的運營模式?塙昭彥:我們在進入一個城市發展零售業之前,首先在這個城市的某個地區設定一個商圈,我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這個商圈3公里以內的顧客,我們的宗旨就是占領小商圈,這點與沃爾瑪、家樂福等歐美零售企業很不一樣,他們的商圈可能是全市,而我們在每個城市的每家店都有自己獨立的商圈。如果我們在北京市建立了10家店,我們就在北京不同的地點建10個小商圈。記者:伊藤洋華堂在北京的十里堡、亞運村、豐臺北路店都分布在四環周圍的大型住宅附近,這樣的選址是一種巧合還是你們的一種發展策略?塙昭彥:我們在店鋪選址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所有的店鋪都不打算開在城市中心,因為城市的發展趨勢是空心化,以后城中心主要是辦公區、商業區,而住宅區以后都會向城郊地區發展。而我們的定位是面對廣大住宅區的居民,所以我們把店鋪建在住宅區附近。除了北京的西直門店之外,我們現有的店鋪都是按照這種原則來選址的。西直門目前是北京市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這里開店與我們的建店原則相違背,但是西直門店是有特殊性的,西直門店的店址是我們剛進入北京市場后國務院規定的。
北京是伊藤洋華堂的發展重點記者:其他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時大多先登陸華南、華東市場因為那里的整體商業環境發展得較為成熟,而北京相對來說是一個都市化程度不高的城市,當初伊藤洋華堂為什么會選擇先進入北京市場?塙昭彥:我們先進入北京是受到了國務院的邀請。國務院為了推動北京零售業的改革與發展,邀請荷蘭的萬客隆與我們來北京開店。當時國務院還給了我們比較優惠的政策,首先,除了我們兩家之外,其他的外資零售企業不能進入北京;另外,國務院剛開始就批準我們可以在北京開3家店,如果我們開出3家店后,還要開店可以再申請;同時我們還擁有進出口權。記者:伊藤洋華堂在北京的豐臺北路店與首聯麗澤購物廣場,以及將要開業的泰國易初蓮花超市之間構成直接的競爭態勢,你們如何面對即將展開的競爭?塙昭彥:日本與中國相比是塊彈丸之地,我們在日本發展得很成功,我們的經驗讓我們很自信能在中國站住腳。我們的成功之本就是提供給顧客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東西。現在中國的老百姓需要既有價值,價格又適中的商品。除了給老百姓提供這種類型的商品之外,我們還認真研究每個商圈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滿足不同商圈顧客的不同需求。另外我們還提供商品的附加價值,營造出很好的商場氣氛,提供給顧客優質的服務等。
方莊、立水橋即將建店記者:目前伊藤洋華堂在中國只進入了兩個城市,成都和北京。與其它外資零售企業的擴張相比,你們的擴張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塙昭彥:我們在公司擴張方面是很謹慎的,因為我們是連鎖企業,在實行連鎖以后每家店就像鎖鏈中的每一環,如果有一家店經營失敗,就像鎖鏈中有一環裂了,這樣鎖鏈也會很快斷裂。我們的店鋪開業后,必須在保證這家店實現盈利的基礎上,我們才會去開第二家店,這是公司一貫的發展政策,我們在日本也是這樣去做的。這個政策在日本被稱為壟斷經營,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的店鋪在一個地區把這個地區的零售業都壟斷了,才會考慮去其他地區擴張。我們在北京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做了很多嘗試,這些嘗試成功了,我們實現盈利了。這些嘗試就是我們與當地商業文化的一種磨合,現在磨合期過去了,我們的開店速度很快就要提升。記者:在北京將擴張到多大的規模?塙昭彥:2008年奧運會之前,我們在北京要開滿十家店。我們的大興店將于2004年年底開業,方莊、立水橋的建店項目正在洽談中。本報記者趙謹(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