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華
媒體不斷報道的“技工荒”(包括技師),卻遭到北京某著名機械廠幾位老工人的質疑。他們認為目前欠缺的未必是技工,而是缺少對現有人才的合理開發和任用。
高級工老田去年就萌生過跳槽念頭,他到人才市場的應聘經歷頗具代表性:某企業高
薪招聘銑工技師,他多次咨詢后發現,這個技師的工作難度其實不大,一個中級工照樣可以應付自如。可是老田手中比技師剛好矮一頭的高級工頭銜最終讓他敗下陣來,“他們在乎的不是技能,而是你的職稱。”老田說。這個老工人已經有20年工齡,實戰經驗豐富,早就超過了15年工齡可報考技師的年限。“我不過就是缺張技師證而已。”
這種重職稱看等級的現象早就是行內的公開秘密。“他甚至不讓你實際操作以證明你的能力。”另一位老工人老范說,“我想這和大學文憑還不一樣。畢竟工廠的操作更直接,手藝、經驗、能力都是長期實踐磨練的結果。”工廠里也存在不少“通病”:由于薪酬拉不開檔次、部分考核的不合理性,很多極富經驗的工人未必愿意或有機會參加等級職稱考試,但其“手藝”比起技師來并不遜色。
一個技工一般都要經過初級、中級和高級的三重磨礪,工作3年以上的高級工可以順利報考技師。一些老工人誠懇地說,把現有的過剩技工資源充分挖掘和調動起來,會使這種人才短缺現象有很大改觀。
39歲的周國慶和29歲的賴伯康在“云南省職工技術技能大賽”中,分獲銑工狀元和車工狀元。可令人吃驚的是,這兩位工齡分別為23年和12年的狀元,竟從未有過任何技術職稱。
“此次大賽的前10名選手中,有技術職稱的,只有兩名,另外8名都沒有技術等級。”云南省總工會技協辦公室主任、云南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尚建明擔憂地說:“對工人技術職稱評定的漠視,可能造成優秀技工的斷代。如果這樣,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只能是一句空話。”
云南省總工會的調查顯示,從1988年評聘技術等級以來,云南省160萬國有企業產業工人中,擁有技師職稱以上的不足兩萬人,其中,高級技師僅67人,且大部分已退休或接近退休。
《市場報》 (2003年12月05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