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蘇蔓薏 綜合報道
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12月2日發布的針對日本的最新年度報告中稱,日本臃腫的銀行業和其他結構性問題正在影響該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OECD認為,盡管日本經濟已經出現了轉機,但該國缺乏競爭力的商業環境、公共財政
赤字和仍然虛弱的銀行業限制了日本經濟的增長潛力。在過去6個月中,隨著日本呈現經濟復蘇現象,外國投資者都對日本經濟前景表現出少有的樂觀情緒,但OECD這份報告的語氣似乎要悲觀許多。
就在這份報告出臺前三天,日本政府剛剛決定接管資不抵債的地區銀行足利銀行,OECD對此認為,日本政府此舉符合OECD對日本銀行業改革的預期和建議。OECD經濟學家YutakaImai表示:“此種做法與我們的建議十分接近。”另一名官員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則稱,日本接管足利銀行的做法為以后解決日本其他地區性銀行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范例。
盡管大型銀行在政府壓力下,紛紛努力進行重組,但在過去10年中,日本地方經濟惡化,與大城市的差距日益增大,這使地區性銀行仍然在痛苦掙扎中。OECD這份報告建議,日本政府應該向地區性銀行注入更多的公共資金。
報告中還稱,日本銀行業機構臃腫,對這個行業應該進行精簡,精簡將提升那些業績較好的銀行的盈利能力。OECD的官員認為,精簡并不代表把所有業務都砍掉,日本銀行有些業務還是不錯的,但有些則不理想。應該把那些好的業務留下,砍掉那些經營差的業務。
OECD在報告中指出,在過去數年中,日本央行不斷向商業銀行注入了流動資金,但那些經營不善的銀行不再愿意發放貸款,這讓日本央行希望以此來結束通貨緊縮的努力付諸東流。
OECD建議日本央行擴大所收購資產的范圍,并認為日本央行應該繼續堅持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直到通貨緊縮基本消失。OECD認為,如果日本希望最終消除通貨緊縮,就必須采取一個目標明確的戰略,對物價或者通貨膨脹率樹立一個長期目標,而這個目標應該高到足夠防止日本再回到通縮的水平。
《國際金融報》 (2003年12月04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