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今年最后一期跨市場國債--2003年記賬式(十一期)國債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場內分銷量共計為9.83億元。從絕對數量上看,本期國債的場內分銷量與前幾期相比并不算大,但是在相對數量上,卻占了本期國債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注冊量的四分之一,而以往這一數字大約在10%左右。這一變化多少折射出交易所市場成員對十一期國債的心態。
從19日起,本期國債在交易所市場共進行了6個交易日的場內分銷。以往場內分銷僅僅
是場外協議分銷的一個配套,用以滿足一些中小客戶的需求。但是從這6個交易日的情況看,場內分銷量明顯加碼。如中科證券、國都證券、山西信托的場內分銷量分別超過其認購總額的20%;廣發證券、華安證券、山西證券的分銷量分別達到了其認購總額的50%以上,而湘財證券、金通證券則更高,兩家券商所認購的十一期國債已全額通過場內分銷售出。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目前有不少券商為便于現券和資金的交收,已經將部分場外分銷量轉為場內分銷,促使場內分銷量有所上升。但是券商在場內大比例分銷十一期國債的現象仍能反映出當前券商的心態,即由于受前新債投資失利和資金面的限制,加之近期國債市場再度出現下跌,使得在申購時已出手謹慎的券商更傾向于及早出售債券以回籠資金。
其實就在這6個交易日的分銷過程中,二級市場漲跌對場內分銷量影響也格外明顯。在十一國債分銷初期,因二級市場走勢尚較為平穩,發行利率較高的十一期國債仍對券商頗具吸引力,場內分銷過程中多少還帶有惜售色彩。如從19日到24日的4個交易日內,各家證券機構累計的分銷額僅為4.58億元,分銷價位也能保持在99.95元至100元之間。但是自本周一起,由于國債市場再度下行,場內分銷形勢頓時改變,周二當天,場內分銷量就達到4.14億元,幾乎相當于前四個交易日的分銷總和,同時部分券商的分銷價也跌至99.90元附近。
然而,交易所市場場內分銷結果只能代表一部分機構對十一期國債的預期,畢竟在十一期國債的認購額中,銀行間市場成員占了更大的比重。此外,雖然券商在場內大舉出讓十一期國債,但較大的分銷量也反映出目前仍有不少投資者在積極承接,這至少表明市場對十一期國債的判斷并不完全是一邊倒。十一期國債前景究竟如何,謎底只能等到上市后才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