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1月25日下午2點,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和《上海證券報》社,在有關部門和首都旅游集團、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北京電視臺《證券無限周刊》、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和新浪網的大力支持下,召開《中國需要積極的股市政策專家學者座談會》,對中國股市的發展進程和相關政策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新浪財經獨家全程直播本次活動。
以下為本次座談會的直播實錄:
季曉南(國資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我講一些個人觀點,也介紹一些情況,供大家研究這個問題有一些參考。
第一個方面,國資委一直對股市持積極的態度,雖然我今天是個人來參加這次會議,和大家一起探討問題,多次強調希望股市穩定起來,給股市以信心,給股民以信心,這也是一個很積極的辦法。我可以講幾個具體事情,可能在座的都知道在2001年,當時的原國家經貿委和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建立企業制度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以后要開一個總結會,并且趕上了“十六大”,也是擔心會議開得不好,影響整體向下移 動。任何國資委的人不得就股市隨便發表評論。另外,大家多次提到,李榮融講到對股市的幾句話,我個人理解也不一定符合他的原意,他是這樣講的,第一,國有股權流動方向是對的,今天在座的反對國有股流通的是沒有的,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第二,要找到一個各方面,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方案;第三,一定能夠找到這樣一個方案。我們五月份分工以后,我們專門召開了新聞通訊會,專門加了一句話,在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情況下,絕對不實行流動股的方案。但是外面對這句話理解反了,是求得股市穩定發展,本來是積極的態度,確確實實是各方面理解反了,再怎么解釋也沒有用,而且各種諷刺、嘲諷的語言都出來了。
第二個方面,我個人認為國有股全流通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各位專家學者,包括中央文件都涉獵到,我主要是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來談,這次溫家寶總理在三中全會說明中強調,國企改革仍然是整個改革的中心環節,現在國有企業上市積極性很高,最近我們還有189家中央企業,我們把所有的企業每家三十分鐘聽他們匯報,大部分企業表示要上市,而且要拿出優質資產上市。第二,我們現在189家企業在集團一級已經產生投資主體多元化只有9家,也就是說還有180家在集團一級都是國有獨資公司或者國有獨資企業,大部分是按照企業板注冊,屬于沒有產權制度的改革,沒有股份制的改革,國有企業的問題、中國經濟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所以我們希望加快股市更好地發展,能夠到境外上市鼓勵它到境外上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包括中國移 動通信,包括寶鋼等等都想在集團一級改造成多元化主體,無論是香港市場,包括美國市場也不會讓你隨意上這么多大企業,還是要借助國內的A股市場,包括將來地方有很多企業。第三,為什么加快解決這個問題?大家也批評一股獨大,一是治理結構不規范。5月30日給國務院領導人匯報過,同意先建立董事會,在沒有產權多元化情況下,只有搞外部董事、職工董事,只有采取這方面,最理想的還是最終搞產權多元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第四,也可以介紹一個情況,可能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李意忠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講話,也要和劉紀鵬來對股權流通問題進行雙方面的合作。北京市的國有企業沒有必須控制的行業,各地都要加快轉讓,轉讓非上市公司是進產權交易所,現在沒有完全做到,上市公司6月1日以后,不能流通那部分要轉讓,怎么定價?基本上比凈資產略高一些,當時我覺得這個事兒不好辦,你批還是不批?批不批的依據是什么?批了不好,不批也不好。比如凈資產是4.6塊錢,轉讓是多少,轉讓民營企業家是4.7塊錢,你批不批?你說股價已經跌到1300點,市價還在十塊錢,那誰都有積極性要轉讓。但是面臨的壓力確實是相當大的,可能大家對一些實際操作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對這個事情認識提意見更加客觀。
第三個觀點,核心問題還是國有股全流通。我想講的一點,大家都說要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是全黨形成的決議,發展資本市場,包括國有股全流通問題也要全面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你不能說你發展資本市場就是完全凈資產競價,就是合理的,我講這個供大家參考,我講的是這樣一個意思。第一,“十六大”提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當時溫家寶關于成立國資委的一個說明,深化國有資產改革的目的,是四個方面,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從戰略上優化布局結構,這是給國資委的支持,所以剛才提到保值增值,關鍵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第二,“十六大”提出改革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是今后一個時期經濟改革的兩大任務,大家可能也知道,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以外的國有企業,通過優化結構、資產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可沒有說全面退出來,這句話據我所知常委討論的時候,是全黨通過的,即使是全流通,也不能等于把國家持股的70%的部分全部讓給外資和民營資本,那就不是國有股權流通戰略調整,怎么照顧現有股東的利益,那是另外一回事。第三,我覺得討論問題不能像美國搞雙重標,到底怎么照顧現有流通股股東利益,他已經為中國股市市場作出了貢獻,第一資產配售給他或者怎么規定,國有企業大家一致公認25年承擔了改革的巨大成本,這個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像中國石油集團在世界上進入五百強,而且被評上很有競爭力的企業,它的職工人數多到什么程度呢?在美國上市之前,2000年上市之前150萬職工,相當于世界上前十大公司職工人數的總額,盡管勞動力成本低,怎么參與世界競爭?即使賣給民營企業,這么多職工誰來處理,兩年之內下崗分流27萬,這個里面就帶來一個問題,我認為國有股全流通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現在大家也知道,包括我們也很認真研究的,拿出優質資產上市以后成熟企業的問題,上市公司拿錢分紅,不要把一些沒有競爭力的資產留在這里,要不就讓它離開。如果你不讓大企業減少流通盤,而讓小企業上市,這樣又會產生新的問題,不流通和流通是一個問題,真正考慮全流通問題要站在整個改革和發展的大局統盤考慮。可能這個問題會很復雜,雖然中國人確實很有聰明才智,也提出很多方案,但是可能各方面的方案,完全行得通,定大的原則可能要好一點。
最后,我也很同意大家的意見,可能有關跟全流通等部門要共同協商,包括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我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