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1月25日下午2點,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和《上海證券報》社,在有關部門和首都旅游集團、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北京電視臺《證券無限周刊》、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和新浪網的大力支持下,召開《中國需要積極的股市政策專家學者座談會》,對中國股市的發展進程和相關政策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新浪財經獨家全程直播本次活動。
以下為本次座談會的直播實錄:
曹爾階(中國建設銀行研究員):我們要摒棄消極的股市政策,才能談得上需要積極的股市政策,從當前來講,我感覺到我們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方針,積極推進股票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關鍵就在于要妥善地實現全流通,換句話說我們要擯棄的就是股權割裂這樣的政策,全流通是中國股市的希望,這一點過去大家一聽到全流通,股市馬上跌,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利好的消息,這是市場的一個共識。我主張這個問題應當是當機立斷,現在是實現全流通的最佳時機,政府應當盡早地來決策。為什么說不能再拖了呢?當時我們開放這個股市一個最重要的一條因素就是我們想通過中國股票市場的價格風險的功能,或者資源配置的功能,能夠讓我們的計劃經濟下面四十年不能夠流通的、產權、股權通過這個可以讓它流通,我們現在是三分之一可以流通,三分之二不流通。二十年前批評財政部把錢搞的新項目,讓幾十萬的老企業拼設備、吃老本,我們現在是什么,我們現在就靠1700億的新股,總算是增值了,能流通的1000多億,但是4000多億的老股在那兒不流通,這個價值是凈資產,在8000億左右,還不到一萬億。所以我們利用資本市場為國企解困,發行幾千億資金,但是結果我們又把上萬億的資產扔在那里凝固起來了。不管當時有多少理由,但是從整個經濟上來說,我認為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另外一個是股權割裂,這是股市不公平的一個根本原因,任何人只要以低價控制到國有股,成為控股的股東,一是可以控股整個企業,二是可以配股整個公司,三是可以獲得收益,四是可以導演內幕交易。所以,股權割裂的問題要是不解決的話,股市是一天也不能得到安寧。
第三個方面,從金融上來講,搞活全流通,也是我們搞活整個金融的一個步驟,現在大家都說銀行風險太大,銀行的風險太大關鍵是銀行太大,資本市場太小,所以企業的資金全部依靠銀行貸款,但是問題我們的企業仔細想一想,這些企業一沒有自有資本;二是不能直接融資;三是不能發行企業債券;四不能募集資金,這樣的一種企業怎么樣優化資本結構?資本市場怎么發展?銀行怎么能夠擺脫不良資產?怎么擺脫金融風險走出銀行的困境。所以只有把金融市場發展了,把全流通解決了,這樣才能夠發展基金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至于將來的金融市場。豁免政策將來不可避免越來越關注資產的價格,如果股市全流通,資產的價格能夠正確嗎?貨幣政策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傳導機制嗎?從這三個方面來講,不管是經濟、不管是股市,不管是金融,這都不能解決。
關于全流通的問題我簡單說一下。第一,要下決心新股新辦法、老股老辦法;第二,不能夠完全搞分散決策,分散運作,還是要有集中,因為當初國有股不能流通,現在忽然之間可以全流通,這個不行,政府得說話,政府說話至少也要說兩句話,一句就是轉讓價格,維持在凈資產左右,以優先向流通股轉讓,沒有這兩條,很可能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日本有一種專門的機構幫助流通股的股東在股東會上去操縱一些機構。第三,應當立即停止非流通股在場外進行利益轉讓,讓任何利益集團妄圖利用非流通股市場來控制流通股這樣利益追求,失去不公平運作的基礎,如果暫時還必須要保持非流通股轉讓,我認為作為前提條件就要定下來,凡是要謀求非流通股信息轉讓的,不管是自然人,還包括企業的管理者,要按照市場價把流通股全部買回去,然后你再申請重新上市,我認為這樣才是公平的。第四,全流通運作可以多樣化,一個企業、一個方案,由投資銀行去度身定做,可以有流通股東認購,也可以由企業來發債,來回扣,也可以對流通股進行縮股,或者非流通股自己縮股。要讓市場有一個想象的空間。
最近十年來,債轉股的問題、預期貸款的問題、呆帳核銷的問題以及前一段的國有股減持等等都有代替市場運作的傾向,我認為在國有股流動問題上,我們應當力求避免。對于管理部門來說,在國有股全流通問題上,過去流通股對我們的傷害已經太大了,要一次力求公平。我覺得就是兩句話,一句就是不要見錢眼開,第二就是不要與民爭利,我覺得全流通是一條繞不過去的檻,長痛不如短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