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已經到了極限,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對美國其他商品實施“合法的限制”,以壓促變;中國紡織品工業協會沒有權力參與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的談判和決策本報記者 鈕鍵軍“美國是否會對中國的紡織品實行進口配額限制?”本周二(11月18日),中國紡織品工業協會外事辦公室袁紅萍主任見到《財經時報》記者時,第一句話就提出了中國紡織業人士的擔心。就在這一天,袁的擔心成為事實——美國商務部網站將中國大單購買美國商品的消息撤掉,換上了美國政府將對原產于中國的針織品、服裝和乳罩實施進口配額限制的新聞。中國
經濟專家的初步判斷是:很難確定美國此舉表明“貿易戰”已經打響,或者說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升級,因為“緊張局面”已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讓步也已接近極限,不排除中國將通過對美國企業施加壓力的方式,促使美國政府轉變對中國紡織品的態度。截至本周末,中國已經開始了對美國反擊的“準備階段”。10月20日,中方的抗議進入高潮。中國紡織品商會和外交部分別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要求美方取消對中國紡織品進行進口配額的錯誤決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也表示,中國正在進行考慮對美國的部分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同時美國一些媒體預測,中國可能通過減少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債券作為對美報復的手段。目前中國是美國債券的最大持有者。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姜躍春研究員認為,“即使真的發生媒體所稱的貿易戰,中美關系也不會發生質的變化”。因為中美政府都清楚地意識到,目前中美整體關系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雙方“都不會把貿易爭端躍格為其他領域的沖突”。據美國媒體透露,美國商務部部長埃文斯已經表示,將通過談判來解決中美紡織品爭端問題。紡織品總受傷正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后,美國于2001年1月宣布取消對針織布、袍服和乳罩三種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配額限制。《財經時報》注意到,美國政府今年8月18日宣布:受理美國紡織品制造商協會等四家美國行業協會提出的對華三類紡織品實施保障措施的申請。美國此舉十分突然,但中國專家并不感到意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指出,紡織品的自由貿易問題一直是國際貿易爭端中的焦點。過去20多年中,因為紡織品問題,中國招致了20余次反傾銷訴訟。中美之間也因為紡織品問題走到了貿易戰的邊緣。美國在歷史上多次限制給予中國的紡織品配額數量。中美曾經簽署了5個紡織品配額協定。中國目前所獲得的配額年度增幅僅為1.96%。這一數字遠低于紡織品服裝協定(ATC協定)規定的年增長率為8%~9%的標準。ATC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協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姜躍春研究員則從中國整體出口形勢的發展角度指出:貿易量的增加必然伴隨著貿易摩擦的增加,“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避免的”。他舉例,美國和歐盟每天的貿易量達到10億美元,今年以來美歐間貿易摩擦不斷。同樣,“美日之間的經濟摩擦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不曾中斷。因此,美國今天不限制中國的紡織品,肯定會限制其他商品”。“但也要看到,此次美國的措施有濃厚的政治背景——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不能忽略”。美國大選之際,美國政府為了贏得選票,必須向制造業和一些商業巨頭示好。因此,在美國大選結果出來之前,由于政治因素驅動的貿易爭端還將大量涌現。“但現在很難預料美國下一個將向中國的何種商品實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日程表”,中國的彩電、家具等商品的貿易裁決都將很快進行。上訴還是裁決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本周三(11月19日)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要求美國立即更正對中國紡織品實行配額限制的做法,并表示中國將考慮上訴到WTO裁決。原定這一天啟程的第二個中國貿易代表團也宣布推遲訪美時間。據悉,中國此次將主要采購農產品如大豆、棉花,還包括化肥、礬土以及一些電信產品。商務部對外貿易政策研究部劉雪琴主任認為,這表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轉變單方面開發美國市場的做法。“因為中國此前的努力并沒有獲得美國應有的回應”。一周前,中國第一個貿易代表團同美國簽署了價值超過60億美元的美國汽車、飛機引擎和商用飛機的巨額合同。劉雪琴認為,中國向美國大量采購非必需的高檔商品,目的是縮小中美間的貿易差額,緩解美國政府的國內壓力。如果僅從入世承諾的角度,中國政府完全沒有必要進行這些采購,因為世貿組織已經承認“中國履約情況良好”。因此,中國現在確實可以通過上訴WTO裁決來解決爭端,因為在美國商務部的聲明中,并沒有具體提供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激增”的具體數字。美國此次發難的主要依據是中國入世承諾中的“特別保障條款”,也就是如果中國在一段時期內某種商品出現“激增”,進口國可以采取臨時保障措施。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紡織品產業界聲稱,今年前9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棉制乳罩和人工纖維乳罩分別增長53%和78%;針織品出口增加近40%,棉袍和人工纖維袍分別增長140%和85%。劉雪琴認為,“激增”是一個同比的概念,不能孤立地看今年的增長情況,還要考慮前幾年的增長情況。同時,美方的這一數據還將通過香港轉口到美國的紡織品統計在內。根據國際慣例,香港屬于特別關稅區,出口商品不應算入中國對美出口的數據之內。夾縫中生存劉雪琴指出,中國目前最好的應對辦法是通過對美國其他商品實施“合法的限制”,迫使美國國內其他行業對政府施加壓力。這種“以壓促變”的方式更加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若通過WTO裁決,一個重大缺陷是時間較長,中國等國家訴訟美國的鋼鐵保障措施就耗時1年半。姜躍春也認為,中國已經作出了最大努力,現在無法通過單方面妥協來謀求中美經貿關系的緩和。因此,“中國應該效法歐盟來迫使美國做出妥協”。《財經時報》注意到,中國紡織品行業目前處境十分微妙,因為主要組織——中國紡織品工業協會并沒有權力參與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的談判和決策。就在美國發布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進口限制之后,《財經時報》又電話采訪了袁紅萍主任。她的回答是“這些問題我們無法回答,因為所有配額問題都是由商務部負責的,我們協會根本沒有機會參與談判”。中國紡織品協會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還很難預計美國的措施會對中國紡織品造成何種傷害,因為美國的公告中沒有提及具體的配額數量。盡管此前美國聲稱今后給予中國的進口配額幅度將不超過每年7.5%的增長率,但一切都將在中美就此談判之后才能有分曉。相比之下,外國的行業協會作用十分強大。此次美國決定對中國進行紡織品進口限制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的紡織品商會(ATMI)向政府持續施壓的結果。中國的紡織品廠商也必須積極面對國際市場形勢的變化。日本化學織維協會會長皇芳之向《財經時報》透露,日本紡織行業今年7月修改了“日本纖維計劃”,這意味著他們將在品牌和出口方面做出更大努力,日本人已經認識到1985年日元升值后放棄出口的策略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