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經濟學家李曉西日前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局部過熱和糧價上漲不是通貨膨脹的前兆。
李曉西從六個方面對他這一判斷進行了闡述。
第一,從糧食供求關系看,糧食價格上漲會被遏制。從供給方面看,糧食總供給能力
沒有大的問題。這次糧食價格上漲,短期因素比較明顯,是由夏糧減產和秋糧收成不佳引發的。而由于鮮菜價格的上漲對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又形成明顯推動作用。鮮菜帶有季節性,糧食生產也是半年的時間,因此供給情況不會持續出現問題。今年糧食總產是8700億斤,當年缺口有所擴大。但通過調節庫存足以保證當年的糧食不會有問題,也會對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有所控制。
從需求方面看,相比幾年前,糧食和農副產品需求有所下降。在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所占比例盡管是最高的,但同上一輪通貨膨脹高峰期的1993至1995年相比?這一比例已經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影響力已經減弱。同時,90年代以來我國的工業生產結構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24.6%。
國內外市場聯系日益密切,也將會對國內糧價的上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從商品總供求格局看,部分商品價格上升不會引發價格總水平上升。李曉西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除了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明顯之外,其余商品價格多為下降。也就是說,當前居民消費價格的上升是局部性質的。
第三,收縮銀根的控制效應已開始顯現。今年以來,央行幾次采取措施緊縮銀根,對市場有明顯影響,狹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從6月份到9月份也在減速。從8月份開始,房地產投資增長開始減速。到了9月,各類工業企業增長速度都開始減速。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加速下滑,在繼前兩個月同比減少18.8%和28.3%的基礎上再次減少了30.2%。今年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總體呈萎靡走勢,股票成交額和成交量都大幅下降,到目前有六成以上的股票已經跌破年內最低,過熱無從談起。
第四,經濟發展存在比例不協調,是結構性過熱而不是全面過熱。首先是投資和消費增長的失衡。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為7年來同期的最高點,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為近3年來同期的最低點;投資率在進一步上升,而消費率還在下降。其次是沿海和內地發展差距拉大。再次是中小企業增長偏慢。目前企業生產的增長主要靠大型企業的拉動,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則缺乏活力。
第五,我國經濟還有增長空間。李曉西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還有潛力。從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經濟增長率比較來看,我國目前潛在經濟增長率在9%到10%之間,現在增長速度還可提高。
第六,經濟體制市場化程度提高,有助于防止因政策失誤導致的經濟過熱。現在的經濟較高增長,與前些年通貨膨脹時的高速增長有所不同,市場的基礎較好,克服過熱的條件也更多了。作者:毛歡喜作者單位:經濟參考報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3-11-22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