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16日,“2003中國財稅論壇”在北京閉幕。會上討論了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的方向。北京市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等針對目前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向在座的國家稅務總局官員和稅制專家提出了質疑。
任志強問道,在座的可能都是搞稅務的人,你們誰能舉手說你每年應該繳多少稅?如果沒人知道,那么你繳了多少稅你知不知道?很明顯沒人知道,所以我覺得我們個人所得稅有很多問題。任志強的故意發難并不是針對在座的稅務官員,他認為,現行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征收方式存在明顯的缺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我們無法證明自己是納稅人,也無法證實自己到底繳了多少稅。
任志強說,連續多少年我也永遠不知道我繳了多少稅,因為我永遠沒有一張稅票。美國大使館的移民官問我,你的收入是多少,我說我掙很多,我一年所得稅要繳幾百萬元。他問我要稅票,我說政府從來沒有給我稅票。
任志強的質疑突出地表現了目前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即個稅改革急需解決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稅改要關心民眾利益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
院長、稅收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桓
個稅征收方式急需改變
個稅改革應該優先加強征管
曾有一個統計,在個人所得稅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工薪階層。在我們的觀念中,工薪階層是窮人,窮人多納稅,富人少納稅,這是我們大家不滿意的地方。但是這個問題與我們國家的稅制本身關系不大。我國有11種收入需要納稅,包括工資薪金、勞務、稿酬、個體戶收入、承包收入、財產轉讓收入等等,應該說概括得很全面了。
但是,為什么會造成富人反而納稅少的局面呢?這實際上是征管上的問題。該征的人收不上來,工薪收入由單位代扣代繳又跑不掉。此外,越是收入多元化的人越缺少辦法考察,造成收入越單一的人稅越要多繳,多元收入者逃稅多,這是根本原因。舉個例子,一個月收入5000元的人,如果扣除1000元的免征額,另外的4000元是要繳個稅的;而另一個人可能在5個單位拿錢,每個單位拿1000元,再分別扣除1000元,就不需要繳稅了。同樣是收入5000元,一個是要繳稅,另一個則不需要繳稅,這是稅法與征管解決不了的。所以應該從稅法上加以調整,否則多元收入必定少納稅。所以目前個稅改革是稅制改革滯后,加強征管優先,稅制不做根本性調整。
稅改要體現“平民化”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納稅人的確存在權利與義務不對等的問題,納稅人這邊權利太少,這造成納稅人普遍心理不平衡。法本身要保護兩頭,既顧到國家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關心民眾利益,不能只保護一頭。我們有很多法有這種傾向,所以百姓不滿意,這也是納稅人的義務沒有得到充分尊重的根本原因。
法應該是治惡人的,而不應該是管眾人的,稅法也是如此。舉個例子:從2001年開始,煙酒增加一道消費稅,一大箱卷煙增加稅收150至200元,一市斤酒增加0.5元,茅臺五浪液大酒廠不在乎,真正倒霉的是繳稅守法的小酒廠。以桂林有名的三花酒為例,一市斤的利潤是九分錢,再加五毛錢稅,企業就真的承受不了。可是你一漲價老百姓就不喝了。而煙酒是一部分百姓的日常消費品,絕不是高檔消費產品,所以,這樣的規定就有點兒貴族化而非平民化,沒有從百姓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個稅也有這個問題,下一步稅改就應該加強對不繳稅的人的征管,而不是普遍繳稅的大多數人。
要在平民化過程中實現公平
當然,平民化稅法會有一定的障礙,表現在兩個方面:我們的法敢不敢觸動權貴?稅法在平民化過程中怎么看待公平?這在我們的稅法當中還是存在疏漏的。
這次在所得稅改革中,單一扣除標準要改。目前政府是鼓勵消費與投資,買車買房,應該給一些優惠。也許會有一些人利用政策變相地轉移財產轉移稅收,但政策是為多數人服務的,沒有必要因為這一小部分人而過分擔心。
當人們就業取得收入時,其納稅就成為信譽與信用的特殊記錄。目前中國所采取的主要是個人所得稅繳納稅源扣稅為主,個人自主申報為輔的做法,因此大多數人只是被動繳稅,而無主動納稅的記錄,甚至沒有個人納稅的申報和稅票證明。
個稅征收方式急需改變
北京市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目前尚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將個人納稅情況聯網,并實現完全的個人申報制。但最起碼應在稅源扣繳的同時,由扣稅單位組織個人進行納稅申報和納稅登記,并由稅務部門做出個人納稅記錄并開出每個人的納稅稅票。如果從現在開始做這樣的改革,一方面會加深
對納稅意識的教育,并會在自行申報過程中更了解稅法和納稅方式;另一方面在培養全民納稅意識的同時,建立起個人納稅記錄系統,不但能十分清楚地了解居民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情況,并且納稅記錄可以成為信用的一種證明。
當納稅記錄中出現偷、漏、瞞等不誠實的現象時,應該受到以下懲罰:一是按稅法的要求對其進行嚴格的處罰;二是使其無法獲得各種各樣的金融信譽服務的支持,如使用信譽借貸卡、銀行個人貸款等;三是使其因納稅記錄不良而造成就業、擇業或合伙做生意等等方面的困難;四是將納稅記錄與個人的社保系統相關聯,降低其各項社保服務的標準。
另外,從權利義務統一的角度出發,個人所得稅繳納同時應與個人的社保賬戶相關聯。個人所得稅繳納中的一部分應按比例進入到社保個人賬戶之中,并使個人在喪失勞動就業能力時,可因其有勞動收入期間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多少相關聯,多繳多得。如此不但有利于納稅人繳納個稅,也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培育。
加強個稅征管還需外部環境配合
北京市西城區地方稅務局副局長趙輝
有人說,我繳了這么多年的個人所得稅,卻連一張證明都沒有見過。其實,只要納稅人提出要求,稅務機關就應當給納稅人開具完稅證明,目前開具完稅證明是由代扣代繳單位從稅務機關領取完稅證明后開具給納稅人本人。
但是如果每人每月都開一張完稅證明,工作量確實很大。事實上,美國是每月預繳,年終匯算清繳,這樣每年可為納稅人開具一張完稅證明。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是每月都征繳一次,目前北京大約有300萬至400萬(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來開證明的主要是為了移民出國等。
送孩子到國外去留學的人特有感觸:納稅憑證就很說明問題,它一方面可以證明你的信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你的財力。
在北京市西城區,工資薪金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要占80%以上,首先是因為大部分人還是靠工資薪金取得收入,所謂的明星畢竟是少數。此外,控制明星的收入的確有難度,但是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正在加強,2001年稅務總局就曾針對重點行業重點納稅人實行重點監控作出布署,去年北京市實行了重點納稅人雙重申報制度。此外,加強監管還需要外部環境配合,如減少現金作為支付手段等。
對于個人所得稅的效率與公平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論,有一種“享用支付”的觀點,認為誰享受服務,誰就應該支付稅收;另一種被稱為“能力支付”的觀點則認為,應該是誰賺錢多,誰有能力,誰就應該多繳。目前稅務機關已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加強征管。同時,作為調節手段,個人所得稅只是一種手段,還需要運用多種分配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