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先生于11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統計局將對GDP的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序進行包括年度GDP統計的調整;增加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兩個程序等四大方面的調整,這四大措施,歸結起來,實際上主要是要提高GDP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可預見性及統計工作的透明度、統計本身的可監督性和統計結果的可靠性。
國家統計局做出的上述四項改進與調整,是積極的、符合我國實際的。由于國民經濟
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由于統計能力和統計技術的限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統計的準確無誤,就是國民經濟統計經驗最豐富的美國,其GDP統計也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統計結果較為準確地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和結構及其動態增長狀況。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對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核算的,進行這種核算的歷史還比較短,而且其間又經歷了從傳統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MPS)向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過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遇到了來自體制方面不適應障礙,還遇到了統計知識和統計體系方面不適應的問題。經過近20年的實踐,我國GDP統計水平雖然大幅度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通行規則相比,還存在很多差距,包括統計數據來源方面的不完善、統計分類仍然較粗、統計計算上還保留著一些傳統方法、統計數據發布上也存在不夠及時、不夠完整和透明度不高的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改進國民經濟統計工作,提高國民經濟統計質量。國家統計局明確提出對GDP的核算和數據發布程度做出調整,適應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這種改進和調整有助于提高我國GDP統計的質量及其準確性,有助于社會各界監督我國GDP的核算,有助于我國社會各界及時了解和有效運用GDP數據觀察和分析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有助于通過GDP的核算與數據發布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
過去那種認為“GDP增長率一旦公布就應當永遠不變的”的看法,是一種不了解統計理論與實踐的僵化觀念與看法,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實踐的要求與實際。實際上,美國就曾對它的GDP歷史數據做過11次調整。今后,我國也要不斷完善統計制度和統計方法,也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國民經濟統計做出合理的調整,李德水先生所說的對統計數據季度調整、年度調整以及5年甚至更長時期的修正與調整。這是國民經濟統計與核算科學化、準確化的客觀要求。但是,科學的核算與及時的調整并不等于不要標準、過于隨意。科學、規范和統一標準基礎上的改進與調整,是國民經濟統計核算準確、可靠的前提和保證。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劉迎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相關報道見今日A04版(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