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 “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在進行能源方面的研討,為什么這個問題現在這么熱?我們從哪兒增加能源的供給?能源需求的增長會給環境帶來了什么?未來的能源技術將會走向何方?”作為能源領袖之一、BP公司副總裁尼克·巴特勒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能源戰略和改革”國際研討會發言一上來就一口氣連提四個問題。
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能源的持續增長帶來了進口的增長,到2020年,日本、中國
、美國、歐洲都將進口大量的石油以及天然氣,因此,有這樣的一種擔心,到時候會出現一些競爭,他們都會搶著去進口,這個問題令人關注也就不難理解。”
“我們從哪兒得到這些供給的來源呢?一些大的石油出口國內部政治問題重重,像尼日利亞、委內瑞拉、中東,因此我們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尼克·巴特勒話鋒一轉,“不過我們不應該害怕這種挑戰,所有的情況都是在變化當中……我們看到歐佩克市場份額正在一年一年逐漸減少,我們又多了安哥拉、俄羅斯等許多新的供給渠道,而且各國都在為能源多元化而努力。”他表示,不確定的因素正在增加,包括供給的和技術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對環境負面影響等,但同時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進步。
尼克·巴特勒話語中的世界能源領域新動向帶有全球性觀念,“我們還看到在煉油、液化、運輸、傳輸包括能源定價方面,都有一些新技術出現,不管是從單個的角度來講,還是從整體的角度來說,這都將對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他提醒中國應當注意這些新的動向。
“最重要的一點,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若不站在全球的角度去考慮,其能源政策可能就不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案。因為現在所有國家都是整個全球市場的組成部分。”尼克·巴特勒最后略顯嚴肅地說。
據國際能源署13日公布的預測顯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將占今明兩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預計2004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際能源署稱,除非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否則它還將提高中國的石油需求預期。據估計,我國石油進口今年將有可能突破8000萬噸。
中海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國內原油進口已經突破7000萬噸,比去年全年進口6700萬噸多出300萬噸,而且進口量將繼續攀升。
根據戰略分析,到2010年,國內原油消費總量將在3億到3.2億噸之間。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分析的根據是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屆時,中國原油的進口依存度將逼近50%。
(柴京)(曉健/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