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日前評論宏觀經濟形勢時指出,近期生產資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表明經濟過熱的趨勢仍然存在。經濟過熱不一定表現為高額通貨膨脹,但仍會因投資過熱而形成過剩的生產能力。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就可能使經濟又陷入程度較深的通貨緊縮。
樊綱表示,判斷中國經濟有過熱趨勢,基于的事實是,今年1至3季度,盡管有非典的不利影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仍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達到了30.1%。投資的
高漲拉動經濟的高增長。今年1季度,經濟增長率達到9.9%;2季度,由于非典的影響下降到6.8%;3季度,又回升到9.1%的較高水平,而且似乎還在加速;由此導致的需求增長速度過快,已經表現在一些生產資料的緊缺(如電力)和價格的上漲等方面上,消費物價指數雖然還不高,但9月份同比上漲幅度已達1.1%。而10月份以來各地生產資料價格呈現大幅上漲的趨勢,更證實了關于經濟過熱的擔憂。
樊綱指出,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投資增長是好事;但是投資過高的增長,形成過熱,卻會產生過剩生產能力和通貨緊縮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追求效率、追求利潤,就需要不斷地改進技術、增加投資,同時抑制工資和其他成本的增長,這在客觀上會抑制消費的增長,投資增長和生產能力的擴大就會遇到消費需求增長較慢的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形成過剩生產能力。這時,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人們發現有過剩生產能力,企業就會減少投資,總需求就會突然減少,經濟就會陷入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此時銀行壞帳的規模會陡然提高),經濟的增長就會再次陷入低谷。
針對有些人認為,現在體制不同了,以及中國消費增長不快,所以不會出現經濟過熱的觀點,樊綱指出,體制改革了,過熱的體制原因可能不一樣了,但過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總需求由投資、消費與凈出口三部分組成。消費沒有高增長,投資高增長了,總需求一樣會高增長。而且,消費歷來是比較穩定的,投資則是總需求中變動幅度最大的部分。中國經濟的波動,歷來是由投資需求的波動引起的。
樊綱提醒人們應密切注意目前中國經濟波動可能出現的一些新特點。在國際市場上存在大量過剩生產能力的情況下,我國國內的價格水平變化會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水平的控制,內需的擴大可以更多地通過進口的增加來滿足。如果發生經濟過熱,現在可能不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縱過熱,因為投資過熱、經濟過熱會導致生產能力擴大過快,形成更多的過剩生產能力,從而引發下一階段更深度的通貨緊縮。所以說,現在最令人擔憂不是是否會出現嚴重通貨膨脹,而是過熱之后又會發生的通貨緊縮,導致較長時間的經濟蕭條。
樊綱表示,及早談論防止過熱的目的,是盡可能不發生過熱,不出現過熱后的通貨緊縮,不再出現經濟的大起大落,是希望經濟的增長和就業的增長可以長期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樊綱認為,目前還是有一些有效的政策工具可以利用。其一,國債投資規?梢源蠓抡{。已經開工的國債項目,用目前稅收的增長也可以完成。其二,在貨幣政策方面,可以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減輕商業銀行放貸的壓力?傊,及時采取措施,才可能做到“微調”,縮小經濟波動幅度。作者:劉振冬作者單位:經濟參考報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3-11-20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