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股權分裂存在 銀行股再融資合法不合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9日 05:2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北京消息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權分裂現象的存在,使中國股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制度性缺陷。這種缺陷使得包括銀行股發行可轉債等再融資行為合法但不合理,從而招致投資者的反感和拋棄。 吳曉求說,由于這種制度性缺陷的存在,使中國的股市具有天然的不公平性。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大力倡導的“三公”原則很難實現。 針對近期銀行股再融資給股市帶來的震蕩,吳曉求說,中國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實際上變成了一種潛在的權益性憑證。銀行股已發或擬發的可轉債將肯定轉換成股票,這是一種變相的股權二次融資。對非流通股股東而言,這種行為有效地規避了增發難度大和配股規模小的障礙,以最快方式和最小代價獲得了更多的融資。為順利推出可轉債,上市公司可能將產品的價格、期限等等設計得很優惠,以吸引投資者追捧。但一旦推出,對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卻是一種潛在的侵害。 他說,在一個股權分裂的市場上,選擇類似于發行可轉債這種使資本投資收益快速上漲的方式,是非流通股股東的必然心態和行為取向,這要比花大力氣提高主營業務收入要快得多。發行可轉債在獲取巨大收益的同時,不會帶來任何損失,因此對非流通股股東而言,可轉債方案肯定會獲得通過,盡管這會對流通股股東權益造成損害。他斷言,如果非流通股以適當的價格和比例折合成流通股流通起來了,那種簡單、武斷地推行可轉債的做法就會大大減少。 吳曉求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包括控股股東在內的非流通股股東,普遍缺乏愛惜社會公眾資本的心態和觀念,缺乏基本的誠信意識。同時,他們也很少有資金成本的概念,只是一味地想盡可能多地融資。而脫離了對資金使用成本的考慮,無限膨脹的資金欲望便難以遏制。他認為,包括上市銀行在內的企業都有可能面臨資金困難,但實際上一些上市銀行將再融資投向了國債。購買國債作為流動性的資產儲備是可以的,但大量購買國債就很沒必要,也說明這些銀行根本就不缺錢,也根本不需要再融資。 他說,從銀行股再融資引發的風波看,徹底解決股權分裂問題,使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只有這樣,才能根本扭轉控股股東一心只想如何從流通股股東身上撈錢的局面,使其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公司業績,提高核心競爭力上面來。 (上海證券報記者 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