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理財周刊》推出中國四大城市的理財指數后,招商銀行推出了該行編制的“金葵花”理財指數———中國都市高收入群體的理財綜合指數。日前,《理財周刊》公布了今年三季度的國內理財綜合指數為61.2,而“金葵花”理財指數也第一次公布了本年度的綜合指數為58.68。兩大指數同時露面,其反映的居民理財狀況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投資房地產成為理財首選。
《理財周刊》公布的三季度理財指數顯示,與二季度相比,居民的理財結構穩中有變。在包括教育、股票、商業保險、汽車、銀行儲蓄和房地產六大行業的理財綜合指數比較中,房地產的份額占到了35%,高居第一,其次是教育,占25%,排在最末一位的是股票,只有5%,比二季度的11%又下降了6個百分點。反映同樣狀況的是居民綜合信心指數,教育和房地產高居前兩位,股票位居最末,而在上海,房地產仍然占據第一。
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理財指數針對的是不同地區的高收入群體的投資價值趨向。在統計的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和沈陽7個大城市中,除了北京和廣州分別把企業直接投資和儲蓄作為最看好的投資工具外,另外5個大城市的高收入群體均把房地產作為最看好的投資工具。以上海為例,把房地產作為第一投資首選的占到了28.1%,高出第二位儲蓄(占15.1%)整整13個百分點,其高出比例之高,可以看出房地產投資在申城高收入群體中的重要地位。專家們分析,房地產投資如此被看重,這與近幾年中國各大城市房價均出現較大漲幅有關,特別是上海,今年的房價漲幅將超過25%。
有意思的是,上海的高收入群體在最被看好的5項投資工具中,依次為房地產、儲蓄、股票、外匯交易和收藏,其間沒有企業直接投資這一項,而在其它城市,企業直接投資在高收入群體的投資工具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北京排第一,在沈陽排第二,在武漢和西安排第三,在廣州和成都也排到了第四位,唯獨在上海,位居前五名之外,這似乎說明上海人并不熱衷做小老板。
專家們分析,上海人不太偏愛實業投資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性格因素,又受環境影響。在上海,大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民營企業除了少數上市公司以外,發展得很快的企業并不多。目前,上海人要成為小老板的途徑除了特許加盟以外,似乎沒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同時,上海的市場發育比較完備,市場競爭特別激烈,要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一般的中小企業難度很大。
(王鷹)
《市場報》 (2003年11月19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