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波/文
“全球每2臺服務器中就有1臺使用的是臺達的電源,每4臺PC機中有1臺是用的臺達電源。”拿著國際著名市場研究公司Micro-Tech今年6月提供的2002年度全球電源電子產品銷售排行榜,臺灣臺達電子中國區行政總經理曾紀堅非常自豪。
根據Micro-Tech的數據,2002年全球電源電子產品市場規模達到126億美元,臺達電子以11.97億美元位居榜首,約占全球總額的10%。這已經使臺達戰勝包括愛默生、Tyco等全球知名廠家在內的強勁對手。“臺達成為全球第一大電源制造商的過程,是伴隨著公司向中國內地轉移的過程。”曾紀堅說。
“臺灣找不著工人,東莞滿大街都是人”
1971年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內湖區成立的臺達電子主要生產變壓器,那時只有10多個人。臺灣電子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臺達電子到90年代初已經拓展至過千人的規模。
“但臺達的產品在臺灣諸多電子企業中仍排不上號。臺達要擴張,當時面對臺灣勞動力短缺的危機。那不是說工資高低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招不到工人。”帶著臺達電子這樣的發展困境,曾紀堅受命到中國內地尋找公司的出路。
“1992年4月,我到東莞考察,滿大街都是人!”曾紀堅回憶到這個場景時,眼中飛閃出興奮,猶如發現了金礦。在他看來,這就是臺達未來的“金礦”。“在東莞的石碣鎮,現在一個工人每月的工資約600元人民幣,臺灣的人工成本是這邊的5倍,而且還招不到人。”
以這個薪資水平,一位工人的年收入不足1萬元,而根據東莞市官方的調查,2002年全市按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卻高達44703元/人。
1992年的7月,曾紀堅帶著幾個臺達臺灣公司的人員在石碣鎮招了300多人,投資200多萬元,設立了臺達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工廠,以來料加工為主,開始試探性地生產變壓器及濾波器。到1994年,臺達在石碣已經擴張到三個廠房,“那時候,內地來廣東打工的人很多,我們無需擔心人力問題,因此臺灣同事對我們的感覺是:只要有訂單和材料,東西都可以交出來。”1992年與曾紀堅從臺灣一同到石碣的黃陸坤說。
到去年,臺達內地設廠10周年時,臺達電子的營業額已經超過20億美元,在東莞、吳江、上海、天津分別設有制造基地,其中東莞石碣已經設有5個廠區,擁有1.8萬名員工,2000年底興建的江蘇吳江基地現在員工已經達到8000人。而臺達在全球的員工總數也就才3萬多人。
包括臺達電子在內的電子及通訊企業的高速增長,IT產業已經成為東莞市的支柱產業。2002年臺達電子石碣廠所在的東莞市,外資型企業完成產值126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9%。
企業設廠競爭:原料、人工、市場
臺達電子現在年UPS(不間斷電源)生產能力將近150萬臺。除了中國內地的四個生產地外,還在墨西哥、泰國設有工廠。
“我們投資建廠主要考慮三個條件:原料、人工、市場。”曾紀堅闡述臺達全球擴張的思路。
“現在電子業進入了全球化采購時代。原料采購的成本全球都差不多。現在物流這么發達,原料成本地區差距不可能很大。目前,臺達東莞廠90%的原料都是由石碣鎮附近的供應商提供。這方面的質量及成本與國際上其他廠商的價格相差無幾。臺達采用當地原料并不處劣勢。”
“在原料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現在主要比拼的就是人工成本和市場。我們所做的UPS等產品,人工實際上占的成本不是很高,約為2%。但在全球電子業進入微利時代,哪怕一個percent(一個百分點)對企業來說都是很高的利潤了。而對這個行業來說,人工又是非常重要的條件。當年在臺灣就是因為缺人。”
“離市場近些是我們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曾紀堅談到臺達電子2001年底在江蘇吳江興建的中國第二大基地時說,臺達并不是如外界所說的不看好珠三角發展而要將重心向長三角轉移。
“臺達的產品目前93%是外銷,內銷的比例并不大。東莞臨近香港,物流各方面都很發達,香港又是很好的外銷地。所以,珠三角是我們的外銷市場重心。”臺達石碣工業區所在的東莞市,2002年237億美元的出口額中,對香港出口值達67.57億美元,占全部出口比重的28.5%,僅次于出口美國33.6%的比重,這之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香港轉而出口美國市場。
“但現在內地對我們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們與內地聯想、方正等的合作越來越多。而且這些產品的淘汰非常快,像BP機,臺灣呼了20多年,內地只呼了幾年就結束了;臺灣噪聲很大的窗戶型空調吹了20多年,內地很快就換成安靜得多的分離式空調了。我們看好中國未來的內銷市場。中國多少人口呀!”
“內銷市場這塊,我們更看好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所以,我們在江蘇吳江設廠,就是要以長三角作為我們內銷的突破口。而且由于原來在東莞這邊有了一些積累,因而在吳江的起點很高,一開始就有8000人。”曾紀堅在解釋這一戰略時說,臺達在天津也設有一個廠,只有1000多人,主要是生產鎳氫電池,這個廠就在摩托羅拉廠附近,主要就是為其生產配件,就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臺達到墨西哥、泰國設廠也有貼近市場的考慮,同時也是從關稅的角度來考慮。到東莞石碣投資前,曾紀堅還參加了臺達1986年墨西哥廠的建設。“那邊的工廠規模一直不是很大,現在只有1000多人。墨西哥的人工成本比中國內地這邊高2倍。之所以選擇在那邊設廠,是看重北美自由貿易區稅少的優勢。”墨西哥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之一,可以享受這一區域內諸多低稅甚至免稅的優惠。“1988年,臺達又在泰國設廠,那邊約有近萬人的規模,人工成本也是中國內地的2倍。選擇那里設廠也是因為歐盟將泰國列為其關稅優惠地區。”
中國有最好的人工
“最好的投資地區仍然是中國內地。”曾紀堅說。在他看來,內地最符合他的投資條件。“中國的人力資源是最好的。中國人做事比較勤奮,對工廠的向心力較好,不但成本低,素質也較高。”
臺達所在的石碣鎮現在居住的人員達30多萬,而真正是本地常住人員僅有3萬多人。在臺達工廠近2萬名員工中,超過90%的工人是女工,她們基本上都是17—21歲間的年輕女孩。來自河南、不滿20歲的李力平到臺達已經兩年多時間了,這兩年她一直都沒有回家,正準備今年回一趟家看看父母。
“她們大多是初中畢業后就出來打工,在工廠里一般做三四年就會回到農村老家,用自己在外掙的錢回家結婚、組建家庭。”近50歲的鄢華英說。這位來自河南的“阿姨”去年才到臺達電子廠,在這個廠里擔任心理咨詢室的輔導師。這個名為“溫馨驛站”的心理咨詢室,意思是成為員工的心靈休息處。
“這些女孩年紀都很小,她們大多來自河南、陜西。”臺達電子人力資源部招募專員孫愛國介紹。河南、陜西一直是中國勞動力輸出大省。初中畢業,意味著這些女孩接受了中國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是個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員。
“溫馨驛站”成為這些女工思鄉時的去處,鄢華英說:“她們大多是第一次出遠門,在廠里只有老鄉,沒有什么親人。有些是因為想家,有些是家里生活困難,有些是因為感情問題,有些是上司工作態度讓她們不能接受。這些情緒會影響到她們的工作情緒。這個心理咨詢室就是幫她們解決這些問題,不要讓她們將這些情緒帶到生產車間去。”鄢華英除了每天接待主動來到“驛站”的女工外,還要從其他女孩、車間組長、宿舍室友等渠道了解女工們的心理動態,到宿舍找女工聊天。帥鳳英今年剛從四川一家中專學校畢業,19歲的她剛到臺達幾個月,已經不只一次來到“溫馨驛站”。在這個咨詢室時,她和“鄢阿姨”格外地親近。
“我們是臺灣企業,是資本主義的企業,但我們卻是用最‘正宗’的社會主義制度在管理員工。”1998年來到內地的李韋成是臺達臺灣公司總部派駐到石碣廠的人力資源部經理。他說:“在臺灣的工廠里,我們只管員工上班時間的幾個小時,下班后的任何事情我們都不干涉。但到這邊后,發現情況完全不同。現在工廠就是一個社區,是社區化管理,不只是要負責她們工作時間,還要負責她們休息時間。”
在臺達的廠區里,除了員工們的宿舍外,還有郵政局、銀行營業點、10多個IC卡電話亭、醫療室、食堂。宿舍旁邊還有休息用的人造水池、假山、涼亭,對于男工來說,還有一塊草地供他們踢球用。夜晚,不愿意消費的年輕女孩可以在宿舍樓道上看電視,想生活更豐富一些的話,她們還可以到工廠里開設的舞廳里聊天、跳舞,在那里或許可以遇上廠里人數比例極小的男同事,由此產生一段青春時期最美好的戀情。
這些看似只有在中國傳統國有企業里才有的設施及管理制度,在石碣的臺達工廠里卻一一被“仿制”。“這是我們根據這邊的實際情況而做的。在江蘇吳江的工廠,員工主要是當地人,所以這些事情就不需要廠里解決。”李韋成說,“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管理體現公司人性化特點,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這對公司未來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中國的市場,“我們非常看好。我們已經基本上將臺灣的制造轉移到內地了。我們即將會把臺灣的部分研發中心轉到石碣這邊的廠區里。你看到外面正在施工的工地就是我們未來的研發中心。”曾紀堅指著窗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