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是新組建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首任主任,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日前公布,多達189家企業中不乏像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這樣的副部級國有大型企業,如果僅從李榮融麾下的干部配置看,李榮融的正部級是名副其實的大部級,李榮融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不可小視,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就更是非同小可。
影響力非同小可的李榮融剛剛舉辦過新聞發布會,李榮融關于國有股減持的評論果然不同凡響。
不同凡響之一,李榮融明確表示國有股轉讓審批的權限在國資委,而“現在還沒有找到能為大家接受的國有股減持方法”。李榮融的表態直接否決了所謂近期將出臺國有股減持試點的市場傳聞,和七月份國資委連續三次對于國有股減持方案的澄清一脈相承,對于穩定市場人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榮融毫不猶豫的強硬姿態說明這位負責任的中央大員手中實際掌控國有股減持方案的生殺大權。李榮融的言行今后是最具權威的,李榮融的臉色今后是最富感染的,關于國有股減持七嘴八舌都是建議,“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這個主事者就是李榮融李主任;
不同凡響之二,李榮融明確闡述了國有股減持流通的前提和條件,這個前提就是辦好國有企業,使國有企業有一個比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國有企業的業績好了,減持才能成為投資者競相爭購的對象,國有企業如果破產了,那么根本就不用減持什么國有股,減持的話不是坑民又是什么?又怎么減持得下去?李榮融對自己手中的國有大型企業有量化的考核指標,那就是必須能進行業前三名,進不了行業前三名,國資委就會考慮轉讓而不是減持,當然國有企業不是李榮融想搞好就能搞好的,也許會有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意味著國有股根本不可能在近期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這不是等于給大家吃“寬心丸”么?國有股減持,主事的李榮融都預設前提,都不著急,投資者憑什么要一廂情愿,“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呢?
不同凡響之三,李榮融明確提出國有股減持和流通的原則,基本出發點就是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給予保護。坦率地講,這是水皮在近階段聽到的最為鏗鏘有力且毫不含糊維護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聲音,李榮融的膽識令人欽佩。因為在這種時候說這種話意味著和最廣大的中小散戶投資者站對立面,意味著國資委可能會成為財政部第二,意味著李榮融的特立獨行可能會導致“光榮孤立”,而此時此刻國有股減持全流通必須給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似乎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人士的共識,不僅投資者是這么要求的,專家學者是這樣呼吁的,就是管理層也有人在期待著具有“首創精神”的方案。事實上,李榮融的講話經媒體報道馬上就被業內人士當作“利空”處理,當然,有意無意的他們一概忽略了李榮融不同凡響之一的內容,那就是現在根本沒到談國有股減持的時候,時機都不到,妄談什么方案?!
水皮一貫認為國有股減持的方向是對的,全流通是理想的,但是堅決反對在目前階段來討論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國有股的問題。
為什么呢?
從時間上看,中國股市正處大熊市周期,國有股減持方案再理想,也是市場的一次大擴容,大抽血,如果是全流通那就意味著至少需要35000萬億人民幣才能吸納,中國居民的全部儲蓄才不過10萬億,流通市值更不到13000萬億,市場根本不可能承受,這是其一;
從國情上看,中國股市以股權分置而與全球其他股市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是因“國”制宜而形成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搞市場經濟的國家,經濟基礎都是自由的私人經濟,只有中國是一個例外,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架構形態上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二章就是如此闡述的:“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這種背景下,國有控股和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將會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特色,國有股減持不等于一減了之,即使全流通也不意味著國有資本會全部一賣了之,也就說不能用消滅“差距”的思路和手法來消滅“差異”,這是其二;
從意識上看,國有股是國有資產,盡管我們對國有資本的運營能力一直評價不高,但是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和一般的投資者一樣,都有利益最大化的需求,無論是過去的財政部還是現在的國資委,作為國有股的持有人,都要“維護所有者權益,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督促企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摘自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我們知道上一輪國有股減持的失敗表面上的原因就在于“同股同價”招致投資者以腳投票,既然交易做不成,國有股持有人就可以選擇不做,不減持,或者“就地還錢”同意同股不同價以達成交易。事實上國有股持有人選擇的是停止交易。因為誰也背不起“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而且在看得見的未來水皮也沒發現有誰敢背這個罪名,也就是說中小投資者能夠接受的報價根本就不會被國有股持有人接受,兩者的落差太大,這是其三;
古人說“天時、地利、人和”,國有股減持在目前恰恰這三者都不具備;
預設一個前提:“大家發現(不解決股權隔離)做任何事情都做動了”,然后再預設一個思路:全流通考慮補償流通股股東利益,于是全流通就水到渠成了,就成了重大利好了,于是李榮融的有關講話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所謂的利空,這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市場所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多少有點荒誕。
李榮融在新的發布會上還提到了樂凱的國有股股權轉讓,這筆交易涉及樂凱20%國有股,每股折讓價相當于人民幣12.09元,而交易當天,樂凱的流通股收盤價也不過12.58元。既然,國有股轉讓能轉讓出接近流通股的價格,那么又有誰能逼李榮融以凈資產的價格把股價轉讓給流通股股東呢?
李榮融代表誰的利益?
李榮融代表的是國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