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祁和忠 發自上海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期貨市場受到了多年來少有的關注。上海、大連、鄭州等國內三大期貨市場全面啟動,期貨市場交易金額穩步上升。
“今年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成交額有望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995年所創下的歷
史最高水平。”11月15日,深圳金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據悉,今年1至10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金額已達8.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2%。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期貨業發展的健康發展局面與1993年至1994年時相比,確實有根本不同,現在中國期貨市場的法制化、規范化、市場化程度均已今非昔比。中國期貨市場誕生于1992年,在經過1993年至1994年的迅猛發展階段后,1995年全國商品期貨成交額達10萬億元,金融期貨成交額達7萬億元。但由于宏觀法規環境不具備,市場交易比較混亂。1994年全國期貨交易所有60多家,僅上海就有上海糧油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等4家。交易品種上市過程比較倉卒,控制市場風險的手段也比較簡單,從而引起了一定社會矛盾,并對整體國民經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1995年,國務院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對60多家交易所進行關停與合并,保留了5家交易所。1998年至1999年,國務院對期貨市場進行第二次清理整頓,最后保留了上海、大連、鄭州等3家交易所,上市品種由30多個減為12個。至2000年,全國期貨市場交易額跌落至1.6萬億元的谷底。
其后,中國期貨市場開始逐步復蘇。由于《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及《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和《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等四個辦法的頒布實施,市場法規逐步形成體系,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國內市場聯動效應增強,關稅不斷降低,進出口渠道暢通,江西銅業、銅都銅業、云南銅業等眾多企業利用期市,為企業生產和經營服務,獲得顯著收益。
談及今年期貨市場全面轉暖的原因,該負責人認為一是由于國際經濟環境改善,全球商品價格上升,商品期貨市場走牛為投資者創造了很多投資機會,二是期貨市場宏觀政策面向好,機構投資者增多,三是一大批期貨公司對市場的研究投入力度加大,加強了對投資者的服務,在引導投資者投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過去大多數期貨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不足,對長遠戰略發展不夠重視,現在像深圳金牛、上海中期、北京中糧等期貨公司都已很重視為各類生產、經營企業提供信息研究服務,通過為客戶創造賺錢效應發展市場。
同時,三大交易所不僅僅是守住眼前的上市品種,還根據行業經濟發展需要,對玉米、棉花、燃料油等品種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準備,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上市方案,為市場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最近,國際、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為應對潛在風險,三大交易所以提高保證金的市場手段進行了成功防范,再次證明中國期貨市場控制風險的能力已明顯增強。
對于明年期貨市場的發展,他認為中國期貨市場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前景更加看好。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31名代表提出盡快制定期貨法的議案。經過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建議將該法繼續列入十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爭取條件成熟時出臺。同時,《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修改工作也正在進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類企業為了保證自己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會更加需要利用期貨市場來鎖定材料采購成本或產品銷售價格,控制國際市場商品價格頻繁波動的風險。以上海期貨交易所為例,雖然其成交量已占全國一半以上,但仍不及倫敦金屬交易所成交量的1/4,增長潛力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