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調查顯示:中國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經濟走勢樂觀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5日 17: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電(記者王永志)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十五日在此間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國企業經營者認為宏觀經濟走勢明顯升溫,企業投資意愿增強,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經濟走勢預期樂觀。

  調查表明,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明顯升溫。其中百分之三十點七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較“熱”,比重比去年提高近二十個
百分點,為一九九五年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一半以上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正!;認為“偏冷”或“過冷”的僅一成左右。

  大多數人是基于以下觀察:投資強勢增長,出口持續攀升,消費不足緩解;“非典”沖擊影響有限,“入世”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

  此外,企業經營總體趨好,近半數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狀況“良好”,四成左右認為“一般”,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百分之三十七點一個百分點;產銷兩旺,雖受價格下滑影響,但盈利依然微增,其中百分之六十三點一認為企業上半年盈利,盈利面比去年擴大一點四個百分點。

  六成以上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訂貨處于“正!彼,百分之十七點四認為“高于正常水平”,認為“低于正常水平”的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七。關于下期企業訂貨情況,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三十四點六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良好的訂貨預期預示著需求的增長和未來良好的經濟走勢。

  與此同時,近六成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三十四點六個百分點;百分之三十九點三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下期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認為“不變”五成多,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三十三點八個百分點。

  本次調查是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第十一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得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國資委、發改委、統計局等有關研究機構支持和指導,共回收三千多份有效問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等出席了發布會,并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產權制度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及國有企業改革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附錄:問卷調查結果全文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于11月15日在北京金臺飯店舉行“2003·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發布暨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在其公布的對3192位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具備以下特點:經濟走勢明顯升溫;民間投資迅速增長;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經營環境趨于改善。

  今年上半年雖然遭受“非典”襲擊,中國投資、出口需求仍呈強勁增長態勢,消費需求不足現象有所緩解,宏觀經濟繼續運行在快速增長的軌道上,并呈現擴張的跡象;同時,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改善,生產與銷售同步快速增長,經濟效益略有提高,企業競爭力得到提升;企業投資意愿增強,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經濟走勢預期樂觀。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與去年相比,中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政府辦事效率不斷提高,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外部環境趨于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產權制度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改革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企業經營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調查結果同時表明,當前經濟發展和改革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就業結構問題突出,中小企業融資比較困難,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壟斷性行業改革亟待突破等。企業經營者希望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手續、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等手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經營者激勵和約束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今年以來,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國內外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國際上發生了第二次海灣戰爭、石油價格波動和美元持續貶值等事件;從國內來看,今年是黨的十六大及第十屆全國人大召開后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另外上半年遭受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的襲擊。在此錯綜復雜的背景下,為了解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了解他們對經濟體制改革成效的看法及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2003年8月至10月,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2003?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是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第11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才交流培訓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研究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分配局、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綜合司、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交通部體改法規司、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制司、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信息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與前10次調查一樣,本次調查仍以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鑒于十年來企業分布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使調查樣本更具代表性,本次調查委托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依據全國基本單位普查資料,對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原有抽樣框進行了更新。在新的抽樣框下,調查系統參考中國經濟結構,按行業進行了分層隨機抽樣。

  調查采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0000份,回收問卷3304份,其中有效問卷3192份,有效回收率為31.9%。通過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為使調查分析更為全面和深入,本報告還利用了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以往歷次調查的結果。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59.4%、7.8%、5.7%、11%、3.8%和2.6%。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占54%,中部和西部分別占23.1%和22.9%。從企業規?矗、中、小型企業分別占21.2%、50.2%和28.6%。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分別占26.1%和73.9%;有限責任公司占33.7%,股份有限公司占15.2%,集體企業占5.5%、私營企業占6.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8.3%,股份合作企業占4.5%。從企業盈虧狀況看,盈利企業占63.1%,虧損企業占21.1%,持平企業占15.8%。本次調查的企業經營者年齡主要分布在36~45和46~55歲之間,比重分別為27.2%和50.2%;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占86.1%,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48.5%;職務為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占95.3%,其他職務的占4.7%。

  第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

  一、宏觀經濟走勢明顯升溫

  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遭受了突入其來的“非典”的襲擊,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這一沖擊是暫時的、有限的,沒有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調查結果顯示,關于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30.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較“熱”(28.1%認為“偏熱”,2.6%認為“過熱”),比重比去年提高近20個百分點,為1995年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一半以上(5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正!;認為“偏冷”或“過冷”的僅一成左右(10.5%),比去年減少近15個百分點,為1995年以來的最低值。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明顯升溫。

  1、投資強勢增長,出口持續攀升,消費不足緩解為了從需求結構分析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本次調查涉及了企業經營者對投資、消費和出口需求狀況的判斷。從投資需求看,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政府投資需求和民間投資需求“很旺”、“較旺”的企業經營者均占一半以上,分別比去年增加11和19個百分點;認為投資需求“合適”的比重與去年大體相當;認為政府投資需求和民間投資需求“不足”的比重分別比去年減少9和20個百分點。調查結果表明,今年投資需求呈強勁增長態勢,其顯著特征就是民間投資迅速攀升,說明近年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明顯的成效。與投資需求相關的鋼材市場、鐵路運輸出現了供不應求狀況,電力則出現大范圍短缺現象。調查結果顯示,一半左右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鋼材市場“供求平衡”,28.4%認為“供不應求”,比認為“供大于求”的多近7個百分點;近6成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鐵路運輸“供求平衡”,26.6%認為“供不應求”,比認為“供大于求”的多11個百分點以上;認為電力“供求平衡”的占三分之一,認為“供不應求”的接近三分之二。

  從消費需求看,調查結果顯示,23.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消費需求“較旺”或“很旺”,比去年增加8.6個百分點;30.8%認為“合適”,比去年增加6個百分點;46.1%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比去年減少14.7個百分點。這表明,消費需求不足現象有所緩解。從外貿出口需求看,32.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出口需求“較旺”或“很旺”,比去年增加13.9個百分點;28.2%認為“合適”,比去年增加6.8個百分點;39.4%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比去年減少20.7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外貿出口的持續攀升,顯示出中國產品和勞務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斷加強的趨勢。企業經營者對于國內外市場的判斷進一步說明市場需求轉暖的趨勢。關于國內市場形勢,調查結果顯示,37.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好于2002年,42.3%認為“未變”,20.2%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7.3個百分點。關于國際市場,調查結果顯示,27.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的出口形勢好于2002年,58.2%認為“未變”,14%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3.8個百分點。

  2、“非典”沖擊影響有限,“入世”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為估計今年上半年“非典”對企業的沖擊程度,了解中國加入WTO對企業生產經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次調查涉及了這兩方面的相關問題。關于“非典”對企業的影響,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今年6月初曾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再次涉及了這方面的內容。調查結果顯示,32.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對企業生產經營“沒有影響”,比6月初的調查增加了25個百分點;11%認為“非典”對企業有“正面影響”;56.7%認為有“負面影響”。不過,認為負面影響“很大”或“較大”的只有30.7%,比6月初的專項調查結果減少了20個百分點。從“非典”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國外商家訂貨的影響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10.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外商家“不履行原有訂貨”合同或將“訂貨轉移”,15.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減少訂貨”;另分別有19.9%和1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外商家“推遲訂貨”和“訂貨要求更嚴格”。由此可見,“非典”的沖擊是暫時的、有限的,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小于當初的估計。關于“入世”對企業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三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競爭加劇”,遠高于選擇其他各選項的比重;其次,42.9%的企業經營者選擇了“技術升級”,四分之一的企業經營者選擇了“規模擴大”;此外,20.1%的企業經營者選擇了產品(服務)“品種增加”,15.6%選擇了“出口增加”。同時,也有19%左右的企業經營者選擇了“人才流失”和“效益下滑”。由此可見,“入世”對企業影響的主導面是積極的,加大了企業的競爭壓力,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升級、規模擴大和產品結構調整。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選擇“競爭加劇”和“技術升級”的比重均高于東部地區,說明強大的外在競爭壓力對企業技術升級的推動在技術相對落后地區的作用更加明顯。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感受到競爭加劇的程度高于非國有企業,作為結果之一,其選擇“人才流失”的比重比非國有企業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而非國有企業選擇“規模擴大”、“出口增加”的比重都明顯高于國有企業。

  二、企業經營狀況繼續向好

  1、企業經營總體趨好,但企業間差異明顯關于企業目前經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47.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狀況“良好”、四成左右認為“一般”、10.7%認為“不佳”,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7.1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明顯地高于2000年以來連續三年徘徊在20~25個百分點(認為“良好”的與認為“不佳”的企業經營者比重的差值)的水平,顯示良好的企業景氣狀況。在企業經營狀況總體趨好的基礎上,不同類型的企業呈現明顯的差異。總的來說,東部地區好于中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好于小型企業;非國有企業好于國有企業,但差距在縮小。從不同地區看,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3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均為30個百分點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3個百分點。這說明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時期,東部地區企業在發展上仍然保持著領先的優勢。從不同規?,規模越大,經營狀況越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55.6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多39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多20個百分點。調查結果表明,在當前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的形勢下,某種程度上說,企業規模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在經營狀況方面的差距明顯地縮小。去年國有企業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10個百分點,而非國有企業則多40個百分點,兩者相差30個百分點。今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與非國有企業的差距縮小到5個百分點,而國有獨資企業的情況甚至好于非國有企業的平均水平,說明國有企業競爭力呈現提高的趨勢。從不同行業看,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呈現明顯的差異。調查結果顯示,采掘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以及制造業中的黑色冶金業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50個百分點以上;建筑業、房地產業以及制造業中的醫藥、塑料、有色冶金、普通機械、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介于40~50個百分點之間;制造業中的食品、紡織、化纖的經營狀況相對不夠理想,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經營者比認為“不佳”的僅多出不到10個百分點。

  2、企業產銷兩旺、庫存正常、價格下滑、盈利微增關于企業目前的生產狀態,調查結果顯示,6.6%的企業處于超負荷生產狀態,比去年提高1.3個百分點;84.8%處于正常運作狀態,比去年提高2個百分點;而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企業的比重,則從1998~1999年的20%左右、2000~2002年的12%左右降到今年的8.6%。其中,東部地區停產、半停產企業比重不足6%,中部地區為11.3%,西部地區為13.2%。與去年同期相比,5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的生產(服務)量增加,27.6%認為基本持平,16.8%認為減少,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38.8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明顯高于2001年的22.4個百分點和2002年的30.3個百分點,進一步顯示經濟擴張的跡象。關于企業的銷售情況,調查結果顯示,56.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的銷售量增加,24.7%認為基本持平,19.1%認為減少,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37個百分點。與生產情況類似,這一結果也明顯高于2001年的18.5個百分點和2002年的27.3個百分點。關于企業產品(服務)的銷售市場,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8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主導產品(服務)的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認為“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僅占11%。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國內市場的需求。由于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對今后經濟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將繼續提供有利的支持。從不同分組看,東部地區企業選擇“以國際市場為主”的比重相對較高,為15.3%,比中西部地區高出9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選擇“以國際市場為主”的比重達35.1%,比其他類型企業高出23個百分點以上,充分反映了外資企業的外向型特征。上述結果反映了企業產銷兩旺的狀況,從庫存情況看也反映了企業產銷銜接的改善。調查結果顯示,7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庫存“正!保15.8%認為“不足”;認為庫存“過大”的僅占10.8%,比2000、2001年的調查結果低5個百分點左右。關于企業產品(服務)的銷售價格,調查結果顯示,18.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同期“上升”,35.8%認為“持平”,45.9%認為“下降”,認為“上升”的比認為“下降”的少27.6個百分點。受價格下滑的影響,企業盈利增長慢于產銷的增長。調查結果顯示,63.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上半年盈利,盈利面比去年擴大1.4個百分點;15.8%認為收支平衡,21.1%認為虧損,二者均比去年略有減少。調查結果顯示,51.4%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盈利水平“正!,7.1%認為“高于正!彼,41.5%認為“低于正常”水平。3、質量、領導者素質、管理和創新是企業競爭的主要優勢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對于了解當前推動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于什么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調查結果顯示,位居首位的是“產品(服務)質量”,選擇比重為58.2%;其次是“領導者素質”和“內部管理”,選擇比重為45%左右;再次為“持續創新能力”和“產品(服務)技術”,選擇比重分別為37.9%和35.8%;其他選擇比重在20%以上依次包括:“產品(服務)價格”(29.8%)、“應變能力”(29%)、“市場占有率”(23.7%)和“勞動力成本”(22.8%)。由此可見,質量、領導者素質、管理和創新是企業競爭的主要優勢。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更強調“產品(服務)技術”、“應變能力”,選擇比重比中西部地區高3~4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選擇“勞動力成本低”、“政府支持”和“自然資源優勢”的比重相對較高,比東部地區高4~8個百分點。這反映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企業的競爭模式略有差異,東部更重視技術含量和市場應變能力,中西部則比較注重發揮自然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選擇“產品(服務)質量”、“持續創新能力”作為競爭優勢的企業經營者比重明顯低于非國有企業,兩者相差6~8個百分點左右;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選擇“政府支持”的比重明顯高于非國有企業,兩者相差5個百分點以上。

  三、未來經濟走勢預期樂觀

  1、企業訂貨情況良好企業訂貨作為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未來一個時期的經濟走勢。調查結果顯示,60.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訂貨處于“正!彼剑17.4%認為“高于正常水平”,認為“低于正常水平”的為21.7%。關于下期企業訂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7.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訂貨將“增加”,39%認為“持平”,13.2%認為會“減少”,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34.6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良好的訂貨預期預示著需求的增長和未來良好的經濟走勢。

  2、未來投資意愿增強企業未來的投資意向對未來經濟走勢一般會產生重要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9.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26.2%認為“不變”,14.6%認為將“減少”,認為“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44.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意愿相對較強,其次為西部地區,再次為中部地區;分規模看,大中型企業投資意愿明顯強于小型企業;分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投資意愿明顯強于國有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7成以上計劃增加投資。

  3、企業經營狀況繼續看好在相對有利的國內外環境和較強的需求推動下,企業經營者對未來企業經營狀況充滿信心。調查結果顯示,39.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下期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55.2%認為“不變”,5.5認為會“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33.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對未來預期更樂觀一些,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3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則多2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社會服務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及制造業中的醫藥、交通運輸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食品、服裝、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預期比較樂觀,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從企業經營者對所在行業發展前景的評價上,也能得到類似的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房地產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以及制造業中的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專用設備、塑料、食品、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對本行業發展前景普遍看好,認為前景“很好”或“較好”的比重占70%以上。

  第二部分企業經營者對經濟環境和改革熱點的判斷

  一、企業生產經營外部環境趨于改善

  關于企業生產經營外部環境,本次調查涉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政府辦事效率、市場秩序、就業形勢等方面;同時,調查以基礎設施、市場秩序、政府服務、社會中介服務和地區企業競爭力等為五個因素,根據企業經營者的評價,綜合反映各地區企業生產經營的外部環境狀況。

  1、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關于基礎設施環境,調查結果顯示,68.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經營所在地的基礎設施環境比去年“好轉”,28.4%認為“未變”,僅2.8%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66個百分點。這充分反映了近年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所取得的成效。當問及企業所在地區基礎設施環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的情況時,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55.4%的企業認為“較好”或“很好”,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重均只有25%左右。由此可見,城市基礎設施環境現狀有明顯的地區差異。為反映企業經營者對所在城市(或地區)基礎設施環境的基本判斷,我們對基礎設施環境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平均得出評價值,計算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所在城市(或地區)基礎設施環境較好的前十個地區為: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天津、山東、遼寧、福建和河北。關于生態環境,調查結果顯示,56.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經營所在地的生態環境比去年“好轉”,31%認為“未變”,僅12.7%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43.6個百分點。這表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分地區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的更好一些,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53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多4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多39個百分點。

  2、政府辦事效率提高關于政府辦事效率,調查結果顯示,41.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有所“提高”,47.2%認為“未變”,11.2%認為“降低”,認為“提高”的比認為“降低”的多30.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政府辦事效率有了提高。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政府辦事效率的提高程度比中西部地區更大一些。當問及企業所在地區政府服務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的情況時,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41.3%的企業認為“較好”或“很好”,比中、西部地區這一比重高21個百分點以上。為反映企業經營者對所在城市(或地區)政府服務的基本判斷,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綜合平均得出評價值,計算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所在城市(或地區)政府服務較好的前十個省份為: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北京、山東、福建、天津、吉林和重慶。

  3、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關于地方保護現象,調查結果顯示,25.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有所“好轉”,59.7%認為“未變”,14.9%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0.5個百分點。關于不合理費用攤派,調查結果顯示,35.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有所“好轉”,51.3%認為“未變”,13.6%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1.5個百分點。關于項目招投標規范化程度,調查結果顯示,42.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提高”,47.7%認為“未變”,9.9%認為“降低”,認為“提高”的比認為“降低”的多32.5個百分點。關于各類企業資質認定的規范化程度,調查結果顯示,43.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提高”,51.1%認為“未變”,5.8%認為“降低”,認為“提高”的比認為“降低”的多37.3個百分點。當問及企業所在地區市場秩序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的情況時,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44.3%的企業認為“較好”或“很好”,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重分別為15.1%和16.2%。為反映企業經營者對所在城市(或地區)市場秩序的基本判斷,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綜合平均得出評價值,計算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所在城市(或地區)市場秩序較好的前十個省份為: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北京、天津、山東、吉林、福建和遼寧。

  4、東部地區企業外部環境相對較好為了反映各地區企業的外部環境狀況,本次調查從基礎設施環境、市場秩序、政府服務、社會中介服務、本地區企業競爭力五個方面,根據企業經營者對所在城市在上述五個方面的情況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的判斷,是“很好”、“較好”,還是“一般”,還是“很差”、“較差”,來衡量一個地區的企業外部環境。通過對每一項的平均計分得出評價值,再綜合五項評價值取平均,得出各城市的企業外部環境綜合評價值,用以反映企業經營者對這些城市作為企業投資和生產經營場所的看好程度。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外部環境綜合評價值較高的十個省市主要位于東部地區,依次為:上海、浙江、北京、廣東、江蘇、山東、天津、福建、遼寧和吉林。

  5、就業結構問題突出為了解企業的人力資源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本次調查涉及了當前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和普通員工的現實狀況。關于技術人員,調查結果顯示,近80%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技術人員“短缺”,19.5%認為“飽和”,2.2%認為“富余”。關于管理人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管理人員“短缺”,41.5%認為“飽和”,7.7%認為“富余”。分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認為管理人員短缺的比重遠高于國有企業,兩者相差14個百分點。關于營銷人員,調查結果顯示,73.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營銷人員“短缺”,23.3%認為“飽和”,2.9%認為“富余”。關于普通員工,調查結果顯示,與以上情況相反,一半以上(51.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普通員工“富余”,42%認為“飽和”,6.3%認為“短缺”。從地區分布看,中西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普通員工富余的比重比東部地區高;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普通員工富余的比重比中小型企業高;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普通員工富余的比重遠高于非國有企業,兩者相差20個百分點以上。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存在比較大的結構矛盾:一方面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嚴重短缺,一方面普通員工相對富余,這種情況在國有企業顯得更加突出。

  二、改革成效明顯,重點有待突破根據當前的改革形勢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次調查主要涉及了企業經營者對政府職能轉變、壟斷性行業改革、產權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改革的評價。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顯高于認為“尚未見效”的,尤其是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產權制度改革等所取得的成效評價較高。

  1、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效果較好關于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評價,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49.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是在對上述幾項改革評價中評價最高的。此外,有7.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尚未見效”,另有42.5%認為“效果一般”。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的比重(53.1%)明顯高于中部(44.5%)和西部地區(45.9%)。從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費發放情況可以看出社會保障體系的成效。調查結果顯示,在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費發放的各種類型中,排在首位的是“完全由社保發放,企業無需負擔”,比重為34%;其次是“由社保發放,企業有補差和福利費”,比重為31.9%;第三為“完全由社保發放,并享受企業福利”,比重為17%;完全由企業自己負擔的比重為11.1%。分地區看,“完全由社保發放,企業無需負擔”的比重,東部地區(39%)明顯高于中部(28.2%)和西部(27.9%)地區;分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44.8%)明顯高于大型(22.9%)和中型企業(33.1%);分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40.7%)明顯高于國有企業(12.4%)。2、簡化手續、依法行政、政務公開應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點對于近兩年來“政府職能轉變”的成效,調查結果顯示,3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49.2%認為“效果一般”,13.8%認為“尚未見效”。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的比重(41.8%)明顯高于中部(31.2%)和西部地區(31%)。關于什么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點,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選擇比重較高的依次是“簡化行政審批手續”(80.4%)、“堅持依法行政”(74.3%)和“政務公開、信息透明”(61.8%)。這三項的選擇比重遠遠高于其他選項,反映出企業經營者對這三方面政府職能的轉變有較強的期待。對于什么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點的其他選項,企業經營者的選擇按比重大小依次為:“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辦事效率”(33.2%)、“增加公益性投資”(31.5%)、“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29.8%)、“推進事業單位改革”(22.3%)和“合理劃分中央、地方政府職能和權責”(18.9%)。不同類型企業關于政府職能轉變重點的選擇大多比較一致,只是在“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方面選擇比重的差異較大。其中:西部地區企業經營者選擇的比重(35.4%)高于東部(26.9%)和中部地區(31.7%);大型企業(40.6%)明顯高于中型(29.9%)和小型企業(22.2%);國有企業(41.7%)更是比非國有企業(25.1%)高出16個百分點以上。

  3、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國企改革繼續深化

  關于產權制度改革,調查結果顯示,40.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比重僅次于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評價。另分別有46.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一般”,12.8%認為“尚未見效”。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經營狀況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的比重(42.8%)明顯高于中部(37.9%)和西部地區(36.2%);分企業規?,中小型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的比重(41%左右)高于大型企業(37%);分經濟類型看,非國有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的比重(45.3%)明顯高于國有企業(27.1%)。關于國有企業的出售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1%的國有企業經營者表示其企業“已經出售”或“正在出售”,33.7%表示打算出售,明確表示不打算出售的為60.2%。分地區看,中部地區國有企業已經或打算出售的比重(42.1%)高出東部地區(38.7%)與西部地區(39.3%)3個百分點左右。分企業規?,小型國有企業已經或打算出售的比重(50.3%)高出大型企業(36.2%)與中型企業(38%)12個百分點以上。關于國有企業出售的對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56.4%)的企業經營者表示“已經”或“打算”將企業出售給股份制企業,其他出售對象的比重依次為“本企業職工”(43.9%)、“本企業經理層”(35.8%)、私營企業(34.6%)和外資企業(31.5%)。從企業的并購方來看,調查結果顯示,8.8%的企業經營者表示其企業“已經”或“正在兼并”國有企業,24%表示打算兼并,67.2%表示不打算兼并。從不同企業類型看,主要表現為大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希望兼并國有企業的比重相對較高。

  4、國有資產管理改革重在建立經營者激勵和約束機制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由于尚處于探索階段,企業經營者認為“尚未見效”的比重(24.1%)相對較高,而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僅占2成左右(21.1%),54.8%認為“效果一般”。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選擇比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建立經營者激勵和約束機制”,比重為74%,其中國有企業選擇比重高達81.1%,比其他選項比重高出15個百分點以上,這表明如何充分調動經營者個人的積極性、規范經營者行為,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選擇比重超過一半的選項還有三項,依次是:“重組改制,結構調整”(58.3%)、“建立市場經濟的選人用人機制”(58.1%)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53.4%)。說明企業經營者認為,除了用好人,調動經營者積極性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還在于企業改制。此外,還有45.3%的企業經營者選擇了“研究制定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33.5%選擇了“對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和績效評價”,13.6%選擇了“加強對國有資產的預算管理”。

  5、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個障礙。調查結果顯示,8.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目前的資金“寬裕”,43.4%認為資金“正!,48.3%認為資金“緊張”,認為資金“緊張”的比認為“寬!钡亩40個百分點。由于資金緊張,企業間資金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拖欠情況。調查結果顯示,21.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的應收帳款“多于正常水平”,60.4%認為處于“正常水平”,17.7%認為“低于正常水平”,認為“多于正常水平”的比認為“低于正常水平”的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不斷推進的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完善企業的融資方式和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成效,調查結果顯示,27.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51.5%認為“效果一般”,21%認為“尚未見效”。關于企業今年的融資形勢,調查結果顯示,25.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近年的融資形勢比去年有所“好轉”,58.6%認為“未變”,16.1%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出近10個百分點。金融體制改革與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關于企業信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7.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其他企業的信用比去年“提高”,59.4%認為“未變”,13.2%認為“下降”,認為“提高”的比認為“下降”的多14.2個百分點,說明企業信用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轉,為進一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6、壟斷性行業改革亟待突破

  近年來尤其是“入世”以來,中國不斷加大壟斷性行業改革的力度,關于這項改革情況,調查結果顯示,19.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效果較好”或“效果很好”,46.4%認為“效果一般”,34.1%認為“尚未見效”。認為此項改革“尚未見效”的比重在所有改革評價中是最高的,這反映了企業經營者對此項改革有較高的期望。

  7、所得稅制度的改革是企業關注的重點關于當前稅收制度最需要改革的方面,調查結果顯示,55.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是“企業所得稅”改革,列所有選項之首;其次是“個人所得稅”改革,比重為54.2%;其他兩個選項的比重依次為增值稅改革(36.2%)和“出口退稅”改革(16.9%)。但從不同企業類型看,西部地區企業經營者認為應優先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選擇比重為58.1%;小型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則認為急需改革的是增值稅制度,選擇比重為39.5%和40.5%,高于其他各類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認為應加強出口退稅制度改革,比重也相對較高(20%以上)。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搜索引擎,最不容錯過的網站宣傳方式!
激情為你燃燒 就等你哦!

  注冊新浪9M全免費郵箱
  新浪二手市場重新開張 新浪青少頻道(Y-ZONE)全新上線
  數碼攝像機、彩信手機,冬日里的狂拍大獎!讓你體驗情與愛!
  新東方商務英語—白領成功基石! 英語口語速成攻略 任汝芬領銜沖刺考研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精彩短信
兩性學堂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最渴望的是什么
非常笑話
極品笑話新鮮酷辣
讓平凡生活好滋味
圖片
鈴聲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國
·鳥啼鈴語 蟋蟀鈴聲
鈴聲搜索


企 業 服 務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網站,想要人知道?
時尚前沿圖片專題搜索
發傳真,你已經落伍了


分 類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車(京)
秋意濃濃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癬魚鱗病重大突破
誰說糖尿病無法治愈!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