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個“解百納”驚現市場消費者眼花繚亂難辨真偽
本報記者 王繼晟
11月3日,記者獲悉長城、王朝等葡萄酒業巨頭聯合向國家工商總局反對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牽涉企業最多、
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整個競爭格局發生重大的變化。
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洪江對此鄭重表態:解百納商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解百納干紅至今享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張裕等民族企業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相抗衡的重要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品種的泛稱,損失的不僅是張裕一家。
而長城、王朝等企業則認為,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解百納為張裕所獨有的話,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
關于解百納的幾種說法
其實,業內關于解百納的說法有幾種。
一種被廣為流傳的說法來自張裕。據稱,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在當時的煙臺國際俱樂部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從那以后,解百納干紅就一直是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多年來早已和張裕的文化融為一體。
另一種說法來自其他葡萄酒廠家,如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這些葡萄酒廠家則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干紅的一些主要原料的英文字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頭———“Cabernet”,所以它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
記者采訪了葡萄種植的權威機構--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據稱,我國葡萄品種近千余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而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專業的機構和協會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張裕的說法。
蛇龍珠葡萄與解百納
面對此種種說法,處于旋渦中間的張裕股份公司總經理周洪江則認為,歷史必然勝于雄辯,他進而解讀了解百納背后的故事。
早在1892年,張裕就從國外引入124個葡萄酒品種,經過成功嫁接后,衍生出很多新品種,蛇龍珠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新品種是由張裕獨創,在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
“由于蛇龍珠是名貴品種,以普通農民之種植水平,可能差之甚遠。所以張裕唯有自建基地,自行種植。”李記明博士道出其中關鍵所在:“眾所周知,葡萄酒七分在原料,三分在工藝。所以,惟有控制好原料的來源,才能釀造出純正的解百納干紅”。
然而,不單是原料,解百納干紅的釀造工藝和設備也非常關鍵,從工藝標準看,適應蛇龍珠的酵母、乳酸菌、酶、溫度等工藝各不相同。從設備標準看,張裕百年大酒窖的位置選擇也很有講究,而裝酒的大橡木桶基本都來自于法國,同時在新桶和老桶方面需要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合適的搭配。據透露,這些技術參數都是張裕經過多年的摸索經驗積累而得,這也是其它葡萄酒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
“解百納干紅代表的是一種尊貴的品質,而非概念炒作。”周洪江意味深長在說。
背后的利益之爭
對于解百納的爭論,一位葡萄酒行業資深專家則認為,通過張裕7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解百納干紅的工藝創新和市場培育。解百納干紅實際上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
有統計資料顯示,解百納干紅在葡萄酒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利潤頗為豐厚。
顯然,眾葡萄酒巨頭之所以對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表示極力的反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如果失去了對解百納干紅的生產經營權,這些葡萄酒廠家的利益就會遭到重大損失。
這種看法主要來自長城和王朝,他們認為,如果張裕注冊解百納成功,對葡萄酒行業將是沉重打擊!
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說法并不認同,他認為,30多個解百納一擁而上,從10多元到80多元,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法分辨其真偽。因此,損失最慘重的就是消費者,而所謂的行業利益也只是某些假冒解百納干紅的小群體利益。從長遠來看,行業利益應該是和消費者利益殊途同歸的。
然而,在兩大利益爭奪的背后卻是跨國葡萄酒巨頭反撲的步伐。
日前,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美國GALLO(嘉露)公司國際市場總監Sheila Avila(希拉)在接受境內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關稅仍是制約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發展的主要因素,在2004年關稅下調至14%后,中國葡萄酒市場將迎來大的“轉機”。
在張裕看來,這種局面早已被預見,張裕以解百納的自有知識產權去對抗外來品牌的侵襲,本質上就是更高利益層面上的一種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