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
通貨膨脹是經濟學家至今沒有爭論清楚的一個問題,而對普通大眾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問題。陳阿姨一家不再天天吃小籠包,因為每兩漲了5毛錢,現在小饅頭每個也漲了1毛錢。適度的通貨膨脹對中國經濟并不是壞事,但對于中低收入的家庭,這卻是很大的壓力。那些利用漲價趨勢牟取更大利潤的行為值得我們引起注意。
就這幾天,記者發現6元錢一大碗的桂林米粉漲了1元錢,有的甚至漲了2元錢。可能問老板原因的人太多,她并不太樂意回答我。她說:“油鹽醬醋,還有豬肉都漲價啦,我們不漲可就要虧本了!”記者繼續問她:“牛肉并沒有漲價,你為什么也要漲1元錢?”老板顯然不太高興:“要漲都漲啦,你的問題也太多了!”顯然,這個老板是在利用全面漲價的機會為自己牟取更大的利潤。
這個賣桂林米粉的小老板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表明那些有定價權的企業正在悄悄地利用這個機會賺大錢。在價格下降的趨勢里,他們即使頂著成本增加的壓力也不敢加價,但在價格上升的趨勢里,即使成本沒有上升,他們也敢往上漲價。
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們是有選擇權的,還可以通過替代品的方式來緩解價格的壓力。陳阿姨不再吃小籠包,改吃燒餅,桂林米粉店的生意似乎也清淡了一些,有的客人選擇了其他的快餐,或者回家吃飯。
但對于那些壟斷性行業來說,消費者就沒有這樣的選擇權,此時國家的調控則顯得十分重要。
大家都開始感受到了價格上漲的壓力,保護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避免投機和投資過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除了以上的問題,適度的通脹是提高企業積極性和提高農民收入的催化劑。擺脫了通縮陰影的企業效益開始提高,意味著城市里人們的收入增加;而農民是中國最大的消費群體,一旦他們的收入增加,企業就有了更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經濟如果能夠轉為在消費拉動下快速增長,其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疆域。
《國際金融報》 (2003年11月14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