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股權之爭有問題時 別把“臟水”潑給民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3日 09:43 深圳商報 | ||
我們注意到,當非國有經濟把發展的觸角伸向上市公司的時候,股權之爭便頻頻光顧,不請自來。2003年大概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迄今為止股權之爭最為頻繁的一年,光是上半年便不下20起之多。這些股權之爭涉及的對象,大多與民企的進入有關。 發生在四川金路集團和山東四砂股份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權之爭表明,國有股東在受托經營國有股份時非但沒有很好解決國有資產低效率運行的問題,造成了嚴重虧損的局面, 從上市公司以往頻頻發生的股權之爭來看,無論是兼并重組,還是經營決策和企業管理者的安排,地方政府不當行政干預或變相干預現象,并不少見。 無庸諱言,重組動機不純也是歷來引起股權之爭的一個重要因素。誠成文化神話的制造者在制造了幾十億銀行債務后突然逃匿,ST長控被以“救世主”面孔出現的原重組方泰港實業騙走了2.7億元,同樣遭遇重組噩夢甚至引起股權之爭的不乏其人。在民企借殼上市的進程中,惡意重組不僅違背被重組方的真實意愿,同時也大大傷害了作為重組方的民企股東的誠信形象。但是,對于并購重組來說,道德風險從來就不存在“一元化”,它的構成是一種合力。無論是出讓方通過歷次發行股票的溢價和殼資源的稀缺性獲取高額利潤,還是受讓方為了早日回收并購成本,在入主上市公司后通過關聯交易從上市公司“圈錢”“抽血”,這些行為都損害了公司本身的發展,也構成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在分析股權之爭的有關問題時,將臟水一股腦兒潑在民企股東身上也是不公平的。 在民企入主上市公司的過程中,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和股東利益的沖突,也會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來。但是,只要把握“一視同仁”的基本出發點,“老革命遇到新問題”的國有股東就會以開闊的胸襟歡迎對“一股獨大”的挑戰,而不至于利用手中的權力對“自行召開”的股東大會百般阻撓;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公司發展和治理上的兩個積極性,而不再會死抱著“肥水不流外田”的觀念,讓公司的整體利益在無謂的股權之爭中白白地像“冰棍”一樣消融。 作者:黃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