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羽青11月11日北京報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20000億的不良貸款何去何從終于有了明確答案。今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唐雙寧透露,國家將進行適當扶持,包括采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銀行注資,提高銀行的資本金水平,增強四家銀行的損失消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降低銀行的不良資產,以及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為四家銀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此間召開的“WTO與中國:北京國際論壇(2003)”上,唐雙寧作了題為“應對WTO挑戰,加快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步伐”的主題發言。他說,鑒于四家銀行在我國銀行業中的獨特地位和突出作用,深化四家銀行改革、提高四家銀行競爭力已成為中資銀行應對WTO挑戰成敗的關鍵。中國銀行業特別是四家銀行的改革只有標本兼治,才能全面提高其綜合競爭力。
唐雙寧指出,治標就是要解決四家銀行的歷史包袱,消化較高的不良貸款。四家銀行歷史包袱是多年積聚起來的,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除自身體制落后、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薄弱等原因外,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直接融資占比過低,企業嚴重缺乏自有資金,生產經營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為支持產業結構調整,體制轉軌和國有企業重組,四家銀行發放了大量特定貸款;社會信用環境較差,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嚴重;未能實行審慎會計制度造成大量虛盈實虧等等。
他表示,四家銀行歷史包袱的處置要充分發揮各個主體的積極性。首先要從加強內部管理入手,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立足自身多消化歷史包袱。其次是國家進行適當扶持。
盡管近年來中資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量和比例持續下降,但與外資銀行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各行不良貸款仍處于較高水平。唐雙寧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已實行五級分類的銀行業主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8.7%,其中四家銀行21.4%,政策性銀行18.1%,股份制商業銀行8.4%。相比之下,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則要小得多,如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分別只有2.7%和3%。
唐雙寧說,隨著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外資金融機構將享受同中資金融機構同等的國民待遇,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將日趨明顯。根據入世承諾,到2006年我國將全面開放銀行業,屆時中資銀行將與外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競爭。而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提高中資銀行特別是四家銀行的綜合競爭力,中、外資銀行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其后果不僅中資銀行將受到巨大沖擊,還會延緩我國改革和發展的進程,給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后果。
唐雙寧強調,國家的扶持措施不是簡單地幫助銀行降低不良資產,而是要借此換得銀行一個良好的治理機制。
唐雙寧認為,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公司治理結構、資本金與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都存在差距。未來四家銀行公司治理改革有八個主要方向:一是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制度;二是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改變單一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三是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四是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和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加快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五是按照集約化經營原則,優化組織結構體系,整合業務和管理流程,實現機構扁平化和業務管理垂直化;六是建立市場化和規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七是建立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八是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