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轎車市場上最成功的跨國公司大眾汽車公司,如今正面臨著市場變化帶來的新考驗:以往產品款款暢銷,今年推出的高爾、高爾夫和三廂POLO卻不盡如人意;與日本車在價格方面的彈性相比,大眾的價格穩定策略被批評為“保守”;一年前還能占據轎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如今則擔心40%的心理關口失守。如何捍衛領跑20年積累的領先地位,成為擺在大眾面前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課題。
在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畢睿德博士參加大眾汽車與同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短暫間隙,記者對畢睿德博士進行了專訪。
增資無風險
在此起彼伏的跨國公司增資熱潮中,大眾汽車一擲60億歐元的大手筆,格外引人注目。根據大眾的規劃,到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將超過100萬輛。但宣布增資前不久,包括畢睿德董事長在內的大眾高層卻曾在不同場合直言中國汽車市場的風險,大眾的言行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呢?
畢睿德博士首先給他的擔心做了解釋:“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快速增長本身是沒有疑問的。大眾深信中國在很長時間內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對大眾也是如此。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擔心,指的是產能過快增長引起的風險。”與現實情況相對照,就可以發現畢睿德博士此言不虛:目前所有汽車公司對外宣布的市場份額預期的總和,達到了市場容量的200%到300%,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大眾大舉擴大產能會不會增加自身的風險呢?
畢睿德博士的回答干脆利落:“我們在合資企業的增資計劃是沒有風險的。”他的理由是對合資企業的信賴:“我們的合資企業了解中國市場,了解在中國的汽車貿易情況,由于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深入的了解,我們擴建產能是沒有風險的。”
畢睿德博士補充道:“大眾在中國實施的是長期持續發展的政策,而不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的政策。與競爭對手相比,大眾在中國有兩個長處,一是零部件在中國的生產不斷擴大,二是在汽車貿易方面的日趨完善保證了汽車的售后服務。”
保持領先
對手迅速增加、市場總量驟然膨脹,使大眾品牌面臨著銷量穩步上升市場份額卻不斷縮水的現實,國內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大眾如何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呢?
畢睿德博士解釋說:“各廠商都會有自己的市場份額目標,但不可能出現總份額大于200%的情況,各家廠商的目標并不是都能實現的。對于大眾來說,最重要的目標不是保持某一個市場份額,如40%等等,而是和中方合作伙伴一起,保持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他還表示,大眾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主要內容有三點:首先是與合資企業一道,投入60億歐元,進行產能擴建,既包括整車產能的擴建,也有發動機、變速箱等重要零部件生產能力的提高;其次,實現深度國產化來降低制造成本,許多零部件都會在中國生產。畢睿德博士還特別強調,大眾擴大產能的過程要以投入新車型來實現,在以后推出的新產品中,將包括與合資伙伴一起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產品。他還明確表示,沒有必要擔心大眾是否有后續產品投放中國的問題,“大眾集團共有62種車型,其中必有一款適合中國。”
近兩年,大眾投放新產品的速度明顯加快,而今年的高爾、高爾夫和三廂POLO卻使大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冷遇,畢睿德博士并沒有回避這個尖銳的問題,而是以帕薩特的例子巧妙作答:“我們舉例來說吧,在帕薩特剛剛推向中國市場的時候,市場反應也不好,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就被市場接受了。我相信高爾、高爾夫、三廂POLO也是如此。”
發展方向兩個原則定
近年來,日本汽車廠商在國際市場屢屢攻城略地,戰績卓越,有人甚至認為日系勢力會撼動國際汽車業的“6+3”格局,對此,畢睿德博士認為,經驗表明,世界汽車發展方向是由兩個原則決定的,一個是競爭集中的市場區間,在此區間中,客戶需要購買的產品是代步工具;第二個區間是想通過買車表現其品位和時尚。對于大眾汽車在這方面的表現,畢睿德博士如數家珍:“大眾汽車集團的6大品牌占領了市場細分的全部空間,既可以代步,又能夠滿足追求時尚和生活的追求。比如奧迪、本特利、藍波基尼可以滿足對品位的要求,西亞特、斯柯達可以作為代步工具,而大眾品牌本身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品牌,可以滿足兩個方面的需求,比如輝騰。” 文/本報記者 姜范作者:姜范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