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外管局釋疑短期外債風險金融危機距離中國尚遠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1日 12:1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孫銘

  北京報道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今年6月末的全國外債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外債余額有所增加,改變了1999年以來外債規模持續下降的局面,尤其是短期外債增長較快,引起了社
會上的關注。

  11月4日,國家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我國短期外債的風險仍然是可控的,短期外債增加及其占外債余額比重上升不會影響我國外債安全。

  他同時指出,“外管局將針對短期外債比重上升的形勢,加強對短期外債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并研究在可能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超安全線10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的外債統計數字讓業內人士都吃了一驚。

  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外債余額折合1825.6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0.3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641.9億美元,占外債總額的35.2%,短期外債余額比上年末增加112.1億美元。

  “這當然不是什么好現象,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博士說,“這種現象與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特別相似。”

  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外債余額大幅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債上升更快,接著就出現了外債償付困難,再加上國際游資趁火打劫,本幣迅速貶值,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

  從國際通用的償債指標來分析,我國短期外債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常用的指標是短期外債占比,它是短期外債余額與總的外債余額之比。一般而言,國際上認為短期外債占比不超過25%是比較安全的。而今年6月末,我國短期外債占比高達35.2%,比25%的安全線高出了10個百分點。

  外債風險可控

  “由于我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開放,國際游資直接襲擊人民幣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曹紅輝博士說,“但要認真研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改變這種趨勢。”

  短期外債的增長,固然有統計口徑調整的影響,但外管局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來自貿易信貸和境內外資金融機構的短期外債上升。

  從貿易信貸方面來看,進出口增長導致了貿易信貸相應增加。目前人民幣利率高于美元,并且國際上有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更多采用了預收貨款、延遲付款等方式,導致短期外債余額上升。由于貿易信貸有真實的商品交易基礎,因此貿易信貸的風險并不大。

  另外一個影響因素來自外資金融機構。由于人民幣與外幣利差較大,為降低財務成本,外資企業多向外資金融機構借入外幣,然后結匯成人民幣使用,由此帶動了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外負債規模的較快增長。境內外資金融機構主要是境外商業銀行的分行,其資金調度和風險管理都直接受境外總行的控制,并最終風險由總行承擔,因此即使外資銀行出現外債償付風險,也基本不會影響我國的外債安全。

  “如果剔除這兩方面的因素,短期外債占比仍在國際標準安全線之內。”外管局一位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該人士還稱,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以外,短期外債上升還有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原因。今年的投資增長,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資拉動的,而地方政府的投資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境外金融機構的短期貸款。“這種原因引起的短期外債增長才是最應該警惕的。”他警告說。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網絡調查贏取豐厚大獎
激情為你燃燒 就等你哦!

  注冊新浪9M全免費郵箱
  新浪二手市場重新開張
  數碼攝像機、彩信手機,冬日里的狂拍大獎!讓你體驗情與愛!
  新東方商務英語—白領成功基石! 英語口語速成攻略 任汝芬領銜沖刺考研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精彩短信
兩性學堂
體驗纏綿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溫柔
非常笑話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讓你越看越過癮
圖片
鈴聲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國
·鳥啼鈴語 蟋蟀鈴聲
鈴聲搜索


企 業 服 務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家飾品店年利幾十萬
中醫根治乙肝獲新突破
人員流動,客戶永存


分 類 信 息
陜西群英大惠“萃”!
秋意濃濃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癬魚鱗病重大突破
誰說糖尿病無法治愈!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