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稱作“解百納”的干紅葡萄酒,正令不少消費者“醉”入納悶中。市面上貼著“解百納”標簽的葡萄酒已多達30多種,一瓶價格普遍在30元左右,也有便宜只賣10多元的,而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價格則要高得多。有了選擇空間,消費者自然高興,可問題是選誰才算物有所值?
消費者納悶的時候,國內的多家葡萄酒釀造巨頭卻十分清醒,“解百納”三字之爭正
愈演愈烈。張裕公司認為,“解百納”商標是幾代張裕人心血的結晶,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高認知度,所凝聚的品牌價值是與洋品牌在高端市場上抗衡的武器。如果聽任這樣一個高端品牌被濫用成為一種品種的泛稱,對中國葡萄酒業將造成很大的損失。
張裕公司提供了“解百納”由來的一個版本: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先生,組織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研究定名,他們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解百納干紅”一直作為張裕的核心子品牌,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
但是,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有不同看法:“解百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品種的通稱,如果這三個字為張裕所獨有的話,其他眾多廠家必將大受影響。他們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并非張裕所獨有。
很顯然,“解百納”究竟是品牌還是品種,是爭論雙方的矛盾焦點。據了解,我國葡萄品種近千余種,但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并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眾葡萄酒釀造企業卷入其中的“解百納”之爭,最終將以何種結果收場目前尚難預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管結果怎樣,這場“三字之爭”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商業糾紛,糾紛的最終解決有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產生一系列影響。屠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