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參股商業銀行,積極謀求海外上市 廣東擔保公司四處突圍
今年上半年,廣州的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已經達到25家。而早先涉足擔保行業的兩大公司——深圳中科智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和廣東銀達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已在謀求資本的多元化運作,參股商業銀行,謀求海外上市。
面對國家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倡導擔保公司介入企業融資的時候,擔保行業又迎來了一次騰飛的機會,究竟廣東的擔保行業現狀如何,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依附于銀行業生存而多不被其認可的擔保業正極力尋求四處突圍之道:國內民營擔保公司旗艦——中科智擔保公司正謀求躋身香港聯交所主板,摘去“中國擔保第一股”之桂冠。與此同時,中科智和廣東銀達等擔保業的寵兒還積極參股和發起設立銀行,解除完全仰賴他行的枷鎖,為自己打造一個伸展自如的金融平臺。然而,民族擔保業整體還爬行在荊棘期,體質弱小而無信譽積累成為隨時足以致命之傷。這距“信譽價值化”的境外擔保業差之甚遠。
先覺者躋身商業銀行
相對于國內眾多艱難度日的擔保公司而言,中科智擔保公司無疑是一顆惹人艷羨的幸運之星。中科智擔保公司的領軍人張鍇雍更被業界視作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這家已實現多年盈利的民營擔保公司開鋪張全國擔保連鎖網——在北京上海成立擔保公司,并在廈門籌建擔保公司。不僅如此,中科智還首張實現從準金融業躋身金融業的理想——參股廈門市商業銀行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盡管中科智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民華銀行似乎陷于擱置狀態,實際上這正是張鍇雍先謀定而后動之策略,因為他明知現在的政策不太明朗。為求源源不斷的資本支撐,中科智一直未停止上市的戰略行動。先是美國納斯達克,而后轉向香港。中科智的擴張雄心昭然于眾。
廣東銀達亦在不事張揚地謀棋布局。銀達深知資本實力是其與各方合作中掌握話語權的重要籌碼。但因上市路較遠,間隔期極短的增資擴股行動從未停止。銀達亦力圖擴張勢力版圖,遂參與發起盈達擔保公司,并已進入南華銀行股東名單之列。不僅圖謀銀行,更計劃構筑一個包攬銀行、信托等多個金融支點的金融帝國。
行業整體利潤微薄
先鋒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擔保公司還處于苦求生存之中。廣東省中小企業近期對廣東省(不含深圳)擔保業的一次調查發現,擔保機構平均的放大倍率僅2.16倍,遠低于國家政策規定的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休第試點階段擔保金額可放大至5—10倍的底線,與放大倍數為60倍的日本擔保業更相去甚遠。不僅廣東,全國擔保業的情勢與之類似。
正因信譽未能實現價值化,中國擔保業的生存之道狹窄;更因政策之困,擔保業現狀不如人意。如財政部規定擔保公司單筆擔保額不得超過其注冊資本10%,而央行規定擔保手續費不得超過貸款利率50%。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的調查報告顯示,23家擔保機構累計實現利稅總額僅為1624.03萬元,利潤可以用微薄來形容。
銀行設置高資本金門檻
擔保業的信譽價值化之路尚相當遙遠。商業銀行普遍對擔保公司的信用持懷疑態度,甚至設置很高的資本金門檻以力求多一道保險。擔保公司被銀行拒之門外已不再是新鮮事。這就難怪擔保公司試圖參股商業銀行了。而在海外,擔保公司因其信譽卓著而無所不在。尤其是在資產證券化發達的國家,擔保公司常以其信譽而承擔巨額擔保,并進而進入信托業、證券業和投資銀行的兼并收購中。“信譽價值化”是擔保業的生命線而非僅依其資金實力。
缺乏獨立的法律法規和明確的監管部門亦是擔保業混亂的原因。準入門檻和監管法規的缺失令一些投機性資本盲目進入,更令擔保業整體信譽減低。據聞,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已制訂了《廣東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意見》,待省政府批準后實施。一部全國性的擔保法規已勢在必行。唯有法律主體地位確立并有嚴格而有效的市場規則,擔保業才能走向健康。這在外資擔保業開始進入之際尤顯重要。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謝艷霞見習記者王晶晶圖:
擔保資金出路問題成為擔保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本報記者 曹原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