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田證券研究所
昨日兩市繼續下挫,深滬綜指雙雙創出近期新低,深綜指更是創出了1999年5月26日以來的新低!近段時間大盤呈現寬幅震蕩走勢,多空先后在10月10日、10月22日和11月4日3個交易日于上證指數1400點進行較量,前兩次均為空方勝出,即使是在最近的11月4日的爭奪中,多方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轉機。這樣看來,市場總體的弱勢格局依舊明顯。不過,如果
對比4大主要市場指數,似乎又能得出不同的結論。譬如,上證180指數并沒有逼近年初的低點,而是在2002年12月份的指數區域徘徊,深成指則繼續維持在9月底反彈所形成的上升通道中。當然,也有比上證綜指更弱的指數:深綜指在10月底就跌破了年初的低點,經過短線反抽后,周五率先創出了4年多來的新低。這是否意味著滬市年初1319點的支撐也將受到挑戰?或者說,我們如何看待兩市綜指創出新低與各指數之間分化的關系?對我們研判市場有何指導意義?
緣何創新低?
以往的定向思維一般認為,深市上市公司的業績較滬市稍差是重要原因之一。但統計數據表明,深市的業績雖然較滬市略低一些,但差異并不大。剛剛公布的三季度季報顯示,深市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153元,而滬市為0.167元。由此不難看出,以業績因素作為核心理由的說法并不能成立。
筆者認為,深市上市公司之間的分化更加嚴重應是重要因素之一。以0.153元為界,深市每股收益超過平均水平的公司家數為143家,占深市的公司數量比例不足30%。而滬市則要好得多,同樣以0.167元的平均水平為界,超過該指標的公司家數為270家,占滬市的比例在35%左右,相對于深市的比例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知道,目前的市場是一個分化的市場,當兩個市場之間出現結構性差異時,分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但總體的結果會有差異。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兩個市場綜合指數在步調上的差異了。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深市自2001年停發新股以來,指數的受損也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新股首日漲幅納入指數計算后,使得滬市綜合指數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失真成分,因而走勢上強于深市。有分析文章指出,如果扣除新股首日計入指數的因素,上證綜合指數實際上也已經跌破了1300點。
上證180和深成指的相對強勢也更加凸現了指數之間分化的必然性。有一點是無容置疑的:上證180的大盤藍籌股和只有40只成分的深成指的成員形成的加權平均業績,要顯著高于深市和滬市的平均水平,自然也就成為了指數分化的重要因素。
指導意義有多大?
筆者認為,雖然深綜指創新低對其他指數的“指導意義”仍存在,但已經有所減弱。一方面,市場理念的轉變使得投資者已經逐步認同不同成員、不同市場之間的分化,就正如個股之間嚴重分化一樣。另一方面,由于滬市成員在不斷增加,其上市公司家數已經達到了深市的150%左右,市場給予滬市的關注自然也會更多一些,這同時也成為了市場研判的主要指標。
1300點危乎?
從業界分析人士的觀點看,多空雙方的聲音都有。筆者對此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或者說,認為近期有效擊穿1300點的概率并不大。這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總體業績提升,而且總體市盈率并不高的情況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大盤持續走弱并不符合各方的需要。筆者前面介紹的0.16元左右的平均每股盈利水平較2002年同期增長超過了25%,同比計算的市盈率水平在35倍左右。如果考慮到非流通股的折價問題,市盈率會更低,相對于美國的30倍左右的市盈率并不高。另一方面,1300點區域是技術支撐位的必守區域。雖然說上證指數存在失真的成分,但該指數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從周線圖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300點是2000年以來形成的底部區域,如果被有效擊穿,那么,向下的量度空間將是市場不可接受的。當然,短期市場的弱勢沒有爭議,并且指數在盤中擊穿1300點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建議投資者持相對謹慎態度,但過分悲觀的理由并不充足。(執筆:何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