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月份上調一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是針對生產資料價格增長過快的情況。但是這種調整使整個市場資金出現嚴重貧血,導致一系列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尹中立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假如通脹來臨,最早受到影響的是金融機構;為了減少在可能來臨的通脹中減少損失,企業和機構應密切關注美國經濟指標的變化。”
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可用資金規模縮水立刻反映到金融市場。
首先是股市繼續探底;其次是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反常,由1.8%~2%迅速上揚,摸高至3%,這說明資金市場嚴重短缺,急需供給;第三是債市陰跌,近期整個債券市場縮水400億元人民幣,銀行、保險、證券公司、投資基金公司望著不斷縮水的投資資金,大吞苦水。
尹中立認為,假如通脹來臨,最先受到影響的是金融機構。因為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常用的兩個工具———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調整,都會最直接地反映到與利率有關的金融產品價格的變化。
尹中立建議,金融機構和企業應該關注美國經濟指標的變化。他分析指出: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的固定匯率制度和經濟對貿易很大的依存度,美國的經濟指標直接影響到中國相關數字的變化。美國的經濟走勢、物價走勢和利率變化對中國利率、物價指數的影響越來越大。“而美國的經濟指標公布頻率比較高,差不多一個月一次,數字也比較透明,國內企業和機構可以據此更好地預測下一步可能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對自己的投資進行必要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