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四大國有銀行巨額不良資產和防范潛在的通貨膨脹兩方面,央行顯得有點舉棋不定。
注資銀行解決壞賬不利控制貨幣投放
10月27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明確指出,國家下決心改革國有
銀行體系,對銀行注資,降低不良資產,為中國金融體系適應全球市場經濟做準備。據了解,在今年年中,國務院有關部門已要求四大國有銀行分別上報希望政府援助的注資金額。而在1998年,財政部就曾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補充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
對此,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外國語大學楊魯邦教授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補充銀行資本金,只能依靠財政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充實資本金,對銀行來說自然是非常有利,但對我國本已吃緊的財政則是很大的壓力,而且發行此種國債顯然不利于控制潛在通貨膨脹。
而在此之前,銀監會和央行對于今年國有銀行高速增長的貸款已經予以當頭棒喝。9月21日起,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9月份,銀監會派出工作組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全面現場檢查,重點就是貸款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此嚴厲的手段,可見貸款增長之快,已經超出了央行容忍的限度。
對貸款增長過快可能引發的潛在通貨膨脹,央行無疑有著充分的認識。周小川曾表示:央行要不斷增強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能力,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及時預防和有效治理通貨膨脹,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但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言,補足資本金后意味著貸款能力得到加強,間接加劇了銀行的貸款沖動,也會抵消央行為防止經濟過熱控制貨幣投放而出臺的一系列抑制信貸擴張政策效果。
適度通脹解決銀行處置壞賬?
今年銀行業貸款增長速度之快的確讓人側目。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累計增加2.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萬億元,專家預計,如果這種勢頭不減,2003年全年貸款增幅可能達到30%。
近年來國內儲蓄余額不斷飆升,不久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突破10萬億元大關,商業銀行為了維持正常運轉,必須大力放貸;同時,為了達到上市目標,四大行需要滿足不良資產率降到10%以下、核心資本充足率8%以上的條件,銀監會也給四大行下達了“雙降”(降低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的硬指標,而擴大貸款總量是降低不良貸款率最便捷有效的手段。而商業銀行的貸款沖動助長了部分地區和行業的重復建設,導致局部經濟過熱,令央行不安。在貸款的規模擴張與控制上,央行和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行之間必然會有一個博弈的過程。
就商業銀行解決不良資產的考慮,適度的通貨膨脹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金融界有關人士分析:銀行目前出現的巨額壞賬,靠銀行自身肯定解決不了。解決這一難題通行的辦法就是讓每個公民都來分擔,即用通貨膨脹來消化壞賬———增加貨幣發行量償還存款,用隱蔽的辦法來解決信貸資產損失。長期而適度的通貨膨脹,有助于平緩地解決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
不過理論上輕松議論的“適度”,在實際操作中實難把握。“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在國內經濟發展中已經屢見不鮮。而通脹苗頭一旦失控,實體經濟受損,銀行也將再次被拖進新的一波壞賬旋渦———倘真如此,以“通脹”不僅解救不了銀行,更成為其大敵。
一方面,四大行的不良資產處理已經刻不容緩,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的幽靈不斷浮現。在“拯救銀行”與調空宏觀經濟增長之間,央行正面臨兩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