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
三、重新正確認識21世紀的貧困
什么是貧困?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印度的經濟學教授阿瑪蒂亞·森認為,應該從概念上將貧困定義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為貧困遠不只是
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收入不足(收入貧困)問題,相反,貧困實質上是人類發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機會和選擇權的被排斥,恰恰是這些機會和選擇權利才能把人們引向一種長期、健康和創造性的生活,使人們享受體面生活、自由、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我們將貧困劃分為收入貧困、人類貧困和知識貧困。所謂收入貧困是指缺乏最低水平的足夠的收入或支出。極端貧困也是一種收入貧困,通常是指無力滿足最低食物需求。用世界銀行提出的國際貧困線標準來定義絕對貧困,例如每人每天支出不足1美元(按照1985年美元價格計算出的購買力平均價),用它來比較不同國家的貧困程度。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家貧困線,如中國農村貧困線,相當于國際貧困線的60%左右,被稱為赤貧線。
所謂人類貧困是指缺乏基本的人的能力,如不識字、營養不良、缺乏衛生條件、平均壽命短等。人類貧困在南亞地區尤為突出: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有一半營養不良,進入小學的兒童中有35%從未達到小學五年級,將近2/3的婦女是文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約有30%的人口預計壽命活不到40歲(艾滋病大大降低了健康標準),一半以上的婦女是文盲,約有30%的兒童從未達到小學五年級。
所謂知識貧困,我們定義為人們普遍缺乏獲取、交流、應用和創造知識與信息的能力,或者缺乏權利、機會與途徑獲得這一能力。貧困人口不僅收入低下,缺乏人類發展能力,還缺乏知識資產和獲得知識與信息的能力。知識貧困是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社會的新型貧困。
以上三大貧困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收入貧困導致人類貧困與知識貧困;而人類貧困與知識貧困則是收入貧困的重要根源;貧困人口不僅收入不足,而且人類發展的能力不足,知識資產嚴重不足。21世紀人類新的綜合反貧困戰略,應當從狹義地消除收入貧困轉向更為廣泛地持久地消除三大貧困,即人類貧困、收入貧困、知識貧困,而消除人類貧困和知識貧困會大大減少收入貧困。21世紀新的綜合反貧困戰略框架,以提高人的(特別是貧困人口)發展能力為核心,保證貧困人口的基本權利和擴大各種發展機會為前提,以高質量的經濟增長為基礎,以良好的治理和制度來保障。
四、減少貧困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今后20年中最重大的發展目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到2020年,中國總人口可能達到14.4億人,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綜合國力、國家競爭力明顯增加,居民收入明顯提高,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國家和社會更有能力進一步減少城鄉貧困人口,消除各種貧困現象。
中國未來反貧困的五大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貧困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到2010年人均收入提高60%—65%,根本消除國家貧困線標準人口,即赤貧人口,大幅度消除國際貧困線貧困人口,到2015年至少消減2/3以上;保證貧困農民解決吃飯問題,保證其基本食物消費需求;為城鄉貧困人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打破妨礙勞動力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強化對貧困人口人力資本的投資,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獲取知識、吸收知識、應用知識的條件,擴大他們的發展機會,從根本上提高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目標。祝愿《宣言》的發表將有助于中國未來反貧困五大目標的順利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