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論《世界經濟發展宣言》(草案)———經濟發展中人的因素
魯蓋特·母薩南約瑟夫·黃馓莎·奧吉漢慕
《世界經濟發展宣言》(草案)指出:“人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應當為人類造福,為人類擺脫貧困服務。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推
動生產者向全人類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所有人的長遠福利,并將之視為一切行動的永恒準則。”
既然生產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是人類發展的根本,那么,增加商品和服務的當務之急是提高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然而,由于國內和國際經濟的不公正而導致了貧困增加。事實上,全球20%的富人消耗著全世界83%的財富,另外20%的人口只消費了11%的資源,而剩下60%的人口僅得到6%的資源。因此,問題不在于缺少優質的商品和服務,而在于全球資源分配不平等。
在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多,失業的增長意味著人們付出更長的勞動時間,卻只得到更低的工資。經濟的增長沒有帶來民主和人權的延伸,許多人被剝奪了基本形式的民主,婦女在經濟管理上少有發言權。沒有根基的增長造成文化的消失,當前存在的危險是,超級大國的文化正在吞噬其他文化,本土文化下的產品也成了受害者。
當代人浪費了未來幾代人的資源,許多國家失控的經濟增長正在耗費森林、污染河流、破壞生物多樣性和消耗自然資源。這種狀況是工業發達國家的產品過度生產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保護不當所造成的。所以,政策制定者不應被增長量所迷惑,高質量的增長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對人類發展的貢獻、對貧窮的消除和環境的長期維持。這個世紀要求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保證后代擁有自己的生活保障,同時維持地球上現存的生命。
貧窮不是資源缺乏造成的,而是缺乏經濟公正造成的。經濟增長的成果大部分造福于富人,而成千上萬的人卻在日益深陷的貧困中掙扎。生活在貧窮中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享有生產、買賣產品和享受生產果實的平等權利呢?沒有公正,參與和持續性發展就不能存在。公正必須成為一個新經濟的基礎。
我們認為,評價經濟發展是否公正的標準是:能否滿足人類的需要。
1.滿足基本需要:經濟體制是否切實保證人類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2.公正性和參與性:這些需要是否公正地得到滿足?對社會資源的享有權是否具有合理的平等性?
3.可持續性:經濟體制是否長期地在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具有可持續性?
4.自立性:經濟體制是否能使人們實現自我價值感、自由感和能力感,而不是使人們完全聽從于別人的決定?
5.普遍性: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是否關注全球人類大家庭的上述要素,而不分國家或地區界限?
6.和平:經濟體制是否促進建立在公正基礎上的和平前景?
市場往往沒有考慮上述標準和要求,而是把沒有收入或沒有足夠收入的人拒之門外,認為他們不是商品消費者或購買者和服務對象,而這些人卻可以被轉化為購買力。這種排斥歸咎于這些人缺乏權利。更不用說那些既沒有資產又沒有能力的人,市場認為他們不是生產者或消費者。因此,市場體系存在著市場不完善的一面。世界市場最大限度的一體化并不能解決世界上各個地區不同社會的所有問題。市場應是用于服務社會的手段,而不應是用于控制社會的手段。市場的具體形式應各有特點,需要根據各種社會、文化、環境、歷史等情況以及它們的價值體系來確定。在每一種情況下,都需要確定:要使市場運行,哪種政治體制和干預是必要的,如何找到國家與私人之間在主動權方面的正確平衡方式,如何找到本地定位和全球定位之間、效率與公正之間的正確平衡方式。必須糾正分配不公,縮小國內和國際貧富差距。任何一個市場改革的倡議,如果缺少建立在公正基礎上的轉變,其結果將是再次產生不公平和貧窮。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應是如何改變這種繼續將資源從窮人口袋吸到富人口袋,從窮國吸到富國的體制。
世界貿易體系是不公正的,尤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在發展中國家,食物的自主權也因農業產業的貿易自由化而受到威脅。工業國家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設置了關稅壁壘和政府補貼,由此而產生的不公平是自由化貿易中最令人不安的問題。我們當今看到的是,美國最近給予農民每年1800億美元的補貼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每年3000多億美元的補貼。當多數非洲和亞洲人每天的生活費只有不到1美元時,歐洲的一頭奶牛每天卻有2美元的補貼,這種類型的貿易不能推動人類的發展。世貿組織也沒有處理發展中國家出口價格相對其進口下跌的問題。為了處理經濟發展中的人的因素,以下的改革步驟可供考慮,以作為處理由當前全球貿易產生的不公平、貧窮、失業和破壞環境的一種方法:1.通過改進市場準入加強小生產商協會,付更高的價格并且保證貿易關系的連續性,以改進小生產商的收入。2.促進處于不利地位的生產商發展的可能性,尤其是要保護婦女以及兒童,使他們在生產過程中不受剝削。3.加強消費者意識,以使消費者能以積極的方式運用他們的購買力。4.提高貿易的透明度,改革不合理的國際貿易規則。總之,實現人類的發展目標,必須把公正作為頭等重要的原則。
人類的共同使命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它包括:
●真正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表示,生命和維持生命的要素不能商品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尊嚴,都有為體面的生活創造條件的優先權;
●發展經濟的目的在于為人類福祉服務,為地球健旺服務;
●經濟生活的最終目的,旨在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公正的和公眾參與的社會;
●全球社會的相互依存不能僅僅依靠貿易和市場來維系;
●人類與地球共居,并承擔對地球的責任;
●維護與全人類相關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決策權利,尤其是窮人社區和被排斥社區的權利。
從世界貿易組織坎昆會議的失敗,到珠海“世界經濟發展宣言”會議的召開,它給人們的啟示是:經濟發展要維護人的基本權利;經濟發展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經濟發展要有助于恢復人的尊嚴;經濟發展要使人類擺脫愚昧、貧困和無知;經濟發展要有利于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與和平相處。
我們衷心祝愿《世界經濟發展宣言》(草案)為世界的和平與進步,為人類的繁榮與昌盛做出貢獻。
(注:魯蓋特·母薩南為原坦桑尼亞總統經濟顧問,約瑟夫·黃為印度尼西亞社會福利指導基金秘書長,馓莎·奧吉漢慕為馬來西亞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