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武漢等城市都在進行公廁民營化的嘗試。去年11月,上海市一下崗女工在公開招標中勝出,成為該市一家星級公廁的經營人。此后,公用廁所民營化的嘗試激起了社會的廣泛興趣,許多城市管理部門紛紛效仿。尤其以今年8月武漢武昌火車站出口一公廁拍得62.15萬元的天價最為轟動。
通過市場激勵機制進行公共管理經營,政府既能大大降低公共管理的投入成本,又能
給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應該說這是由有限政府向無限政府變革過程的必然要求。從這一方面看,通過拍賣等方式出讓城市公廁經營管理權,盡管當前還存在不少爭議,但客觀地說,這種嘗試符合政府管理與社會公眾兩者的共同利益訴求。
但是,這種市場激勵機制的介入,不能以損害和破壞政府公共管理與社會公眾兩者共同利益訴求的對稱和平衡為代價。在市場化的運做中,不能僅僅一“拍”了之,然后任由經營者漫天要價。
20萬元“天價公廁”,這就意味著在不計算水、電、人工等費用的前提下,平均每天大約要560元才能保本。這560元哪里來?將來到底能夠有多少市民和外地游客,能夠承受的起如廁一次“5元甚至10元”這種超高價位的“享受”?
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成了大多數人的奢望;最基本的城市公共設施成了少數個人資本的贏利場所。這顯然不是政府管理與社會公眾共同利益訴求的歸宿和目標。在棧橋附近的黃金地段,憑借地理優勢和壟斷經營搞天價收費,在這種前提下的公共事業民營化,將利潤最大化放在了首位,這必將使公共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都有失公平。
就在青島“5元甚至10元”天價公廁新聞傳出的第二天,又看到了武昌火車站出口以62.15萬元高價獲得經營權的公廁因超標收費而第二次被收回經營權的報道(11月1日《楚天都市報》報道)。顯而易見,在不打破壟斷經營的前提下,純粹簡單地以改革產權的方式,讓私人資本來介入公共服務,雖然在表面上看似迎合了改革的潮流,但實際上已經在無形之中對公共利益造成了侵害。
“天價公廁”給政府降低了公共管理成本,給經營者帶來了利益,但同時也給民眾的公共利益造成了傷害,帶來了隱憂。
因此,對于類似公廁民營化這種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政府管理部門應該保證各個方面的市場激勵機制與此相適應,而不能僅僅一“拍”了之。只有與公共管理治道變革的整體進展步調一致,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否則,“天價公廁”之類必將因普遍失控和其他因素而失敗。作者:石敬濤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發布日期:2003-11-5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