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近期資金面趨緊而暴露出的境內貨幣市場投資主體單一、投資工具短缺并趨同、利率生成機制不完備等陳疴頑癥,足以為行將問世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者、管理人敲響警鐘
葛豐
據報道,久為市場關注的境內第一只貨幣市場基金目前已進入最后審批階段,如無意
外,將于11月份正式推向市場。
與之相對應,央行在其日前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貨幣市場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要場所,要積極推進貨幣市場發展。大力推動貨幣市場工具創新,可以考慮適時發展貨幣市場基金,允許企業和居民通過商業銀行柜臺自由買賣。”該表述無疑為貨幣市場基金的問世掃平了政策上的障礙。
作為迅速崛起中的金融創新產品,貨幣市場基金以其低風險、高流動性、穩定收益三大特性而在海外市場上聲名鵲起。短短30年的發展歷史,已經占據世界共同基金市場近三成的份額,在美國,家庭短期金融資產的22%以貨幣市場基金的形式存在,其規模已遠遠超過儲蓄存款。
另一方面,因中國境內居民居高不下的儲蓄率而衍生的種種弊端正在不斷顯現,為此,貨幣市場基金作為儲蓄理財的替代產品,從其進入討論范圍起,即被賦予了無限的厚望。
凡事過猶不及。任何金融產品,都不可能脫離他所植根的金融市場一騎絕塵而去,所以當此無論因何人出于何種目的而刻意營造的醺醺然氣氛不斷上揚之時,筆者以為,實在有必要對此新生事物進行一番清醒的審視。
情況何其相似于開放式基金:在各種概念的推動下,目前,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已經達到882億份,資產總規模為869.23億元。與此同時,短短5年內基金的產品結構已經由最初的清一色混合型基金發展為指數基金、債券基金、傘型基金、衡型基金并存。今年以來,基金發行再度提速,僅年內新發行的基金就已超過了30只(含系列基金下屬子基金)。
而在另一方面,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基金投資組合顯示,具有可比性的25只開放式基金被凈贖回96.88億份,按期末每只基金平均份額計算,相當于清盤了4.9只基金。可以這樣說,開放式基金的贖回壓力從其誕生之日起至今,從未得到有效緩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們來看一下基金投資工具的情況。股市長期低迷自不待言,債市的情況亦不容樂觀。自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后,債券市場便陷入漫漫熊市難以自拔。從8月25日至10月17日,上證國債指數累計跌幅高達4.26%,企業債市場單周跌幅亦不斷創下新高。有業內人士估計僅9月下旬以來,便有400億元市值從債市蒸發。
除了債市,貨幣市場基金所指向的票據、拆借市場同樣不太平。除利率屢創新高外,該類市場更是時常爆出“四大銀行把持資金”云云的新聞。結合起來看,因近期資金面趨緊而暴露出的境內貨幣市場投資主體單一、投資工具短缺并趨同、利率生成機制不完備等陳疴頑癥,足以為行將問世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者、管理人敲響警鐘。
當然,筆者承認,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不同市場間的連接點,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可以為上述問題的舒緩提供有益的幫助。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第一,貨幣市場基金難以解決目前貨幣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國有銀行的非市場化問題;第二,世界上本不存在沒有風險的市場,而且就境內貨幣市場的情況來看,其風險更是因其不確定并難以對沖而無法回避;第三,從開放式基金的實踐情況來看,即使僅從投資者的認知程度來說,貨幣市場基金欲大規模分流儲蓄資金,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此外,更不用說貨幣市場基金大規模發展起來后將會伴隨的銀行資金、股市資金的大轉移,對于這類更具系統性、全局性的風險,我們何以應對?
|